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其他論文 > 正文

淺析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及防治對策

作者:劉環(huán)宇來源:《視聽》日期:2018-04-20人氣:21036

網絡暴力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暴力概念界定的暴力行為,“網絡”二字恰恰說明了這一暴力行為發(fā)生的重要途徑,即網絡虛擬世界平臺。網絡暴力這類信息通常具有惡意、攻擊性、殘忍兇暴等特性,違反了社會道德價值觀,也超出了公共行為的基本約束底線。盡管這類信息往往是針對某一事件而言,但其信息內容已經超出了事件客觀評價的合理限度。

一、網絡暴力概述

(一)網絡暴力特征

1.形式特征

人有七情六欲,心情不佳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出現的情況,進行負面情緒宣泄也是合理的。但是負面情緒的宣泄往往受到來自于社會法規(guī)、道德準則和人際交往習慣的約束。而網絡虛擬世界給了網民平等的話語權,并且除去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行為約束,因此人們更容易在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負面情緒釋放,語言文字的暴力就是其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必須承認,目前這一暴力形式在國內網絡上幾乎隨處可見,尤其是各類瀏覽量較高的網站論壇,語言文字暴力屢見不鮮,事實上,它往往也是各類網絡暴力事件的重要組成,它對于網絡暴力影響的擴大和危害程度的加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2.性質特征

謠言是一種子虛烏有的言論,但不得不承認,往往謠言的編造者能夠抓住網民的關注焦點,使得謠言迅速鋪開,造成嚴重的影響。網民在這一過程中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謠言的泛濫導致了網民信任感的減退,民眾在謠言泛濫的環(huán)境中極易出現規(guī)模性的恐慌,甚至產生社會動蕩。網絡暴力多種多樣,并非所有都源自于謠言。但與謠言相關的網絡暴力則基本都沿循了,“謠言制造者散布謠言,吸引網民進行盲目傳播,謀取不法利益”這一規(guī)律。不少網絡暴力盡管初始與謠言并不相關,但在事件持續(xù)發(fā)酵的過程中,謠言不斷涌現導致事件真相反而被模糊了。當某一事件所引發(fā)的矛盾變得十分顯著時,網民關注的焦點已經不再是事件的本來面貌,而是實施暴力行為的過程。因此網絡暴力事件常常并非僅有一種網絡暴力形式,多半是多種形式綜合性出現。

二、案例分析以“上海地鐵鳳爪女”事件為例

(一)“上海地鐵鳳爪女”事件中網絡暴力概述

事件開端是2016年1月2日網友上傳的一則視頻,網友對視頻內容進行了基本概述,大意就是,當日下午,某時尚女郎在上海地鐵的一車廂內,拆食泡椒鳳爪的零食,并將零食殘渣肆意扔向地鐵內。周圍乘客上前制止其行為,但卻遭到對方辱罵,并否認自身行為。同樣乘坐該地鐵的一位老人旁觀后挺身而出,作證女子的不雅行為,反遭到女子的辱罵,態(tài)度極為惡劣。

視頻拍攝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張某,通過一些渠道聯(lián)系到本人,對于拍攝視頻曝光在網上之后對于視頻主人公未來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一開始是沒有意識到的。出發(fā)點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件事情,去評價并且讓更多的人關注地鐵文明。可是后來其他網友的人肉搜索以及對其造成的謾罵等一系列行為其實并沒有在原先臆想之中,在這里還是要對于這件事情進行道歉。

(二)“上海地鐵鳳爪女”事件中網絡暴力誘因

1.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導致網民濫用言論自由

    網絡世界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的虛擬世界,因此對于網民行為的約束能力本就不強。而網絡又向網民提供了匿名身份和平等的話語權,導致了對于公民而言,現實生活和網絡虛擬生活可以分離開來。社會責任的減弱,話語權的濫用也就越來越嚴重,最終催生了網絡暴力。再者,網絡信息技術的超高信息傳播效率還帶來了“群體極化”的問題,這一種由于某些團體成員的意見傾向,導致相當多的團體成員開始出現意見傾斜,乃至出現極端觀點的行為,對于網絡暴力的產生是十分關鍵點。往往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民針對事件進行意見發(fā)表,將大部分網民的情緒和輿論導向了消極層面,誘發(fā)了網絡暴力。

2.烏合之眾:集合行為帶來的“圍攻”現象

    正如美國的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所言,“集合行為本質是一種自發(fā)式、缺乏合理組織、沒有穩(wěn)定基礎結構和難以預判的針對某一刺激或事件的行為,一般都是通過集群、規(guī)模性恐慌和時尚等等形式出現?!痹谒睦砟钪?,網絡暴力就是網民在虛擬世界中對于某一事件的集體反應的后果。

按照相關理論,輿論被定義為“社會合意”,輿論的產生本質就是社會成員對于某一問題進行廣泛探討最終形成主流意見(即合意)。那么回歸到這一案例中,事件醞釀的過程就是微博中的一個人對此進行轉發(fā),并引起了網民的關注和參與,在影響范圍越來越廣泛時,對事件的意見也在悄然形成。

三、網絡暴力防治對策

(一)推行網絡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并非一個新興概念,事實上,早已有國家提出并推行這一制度。當前國內的某些網站也開始嘗試自主實行實名制,然而卻頗受質疑。爭論的焦點歸納而言就是,個人信息的安保、民意反饋的限制、全面監(jiān)管難度以及基層網吧對于上網身份核對把控的嚴格度。

    第一是對于“網絡實名制”的準確理解問題。有的人誤以為網絡實名制就是必須在網絡虛擬世界中應用真實姓名,而實際并非如此。這一想法應當歸屬于“前臺實名”的種類,但應用更為廣泛的一種模式是“后臺實名”,即網民可以自定義自身的網絡虛擬世界用戶名,但是網絡技術后臺可以查閱到該用戶的真實姓名和身份信息,這與寫作中的筆名有所類似,但與其不同的是還附帶了技術和法律限制。這是為了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確保只有在合理合法手段的背景下,個人信息才能被查閱。

    第二是民意反饋受限的問題。首先應該正視的一點是,真實的民意所向并不畏懼公開表達,實名制恰恰能夠預防借由民意達到不法目的的情況出現。目前國內已有關于政府職能履行和官員貪腐的民意監(jiān)管反饋渠道,但進一步完善來說,還可以建立非實名的網絡舉報論壇,以保障輿論監(jiān)督的質量和舉報主體的安全,這一構想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相關法規(guī)而言,都是可以實現的。第三,網絡實名制的監(jiān)管問題,就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實現監(jiān)管的難度并不大,譬如通過技術手段將上網門檻調整為實名制申請,否則無法進行瀏覽之外的網絡活動。

(二)實施有效監(jiān)督機制

對于網絡暴力問題,有的學者錯估了其嚴重性,導致出現了一種當前立法已經足以應對網絡暴力問題的論調。事實上,網絡暴力的法律約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解決方式也并不只局限在如何進行暴力發(fā)生后的救濟。而是應當建成一套完善的預防網絡暴力、控制其暴力行為和暴力行為后救濟的法律體系。由此縱觀當前的國內立法,不難發(fā)現,絕大部分的落腳點都在于暴力行為后救濟上,對于預防和控制的法規(guī)設置尚屬空白。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模式應當是進行足夠的預防和事態(tài)控制,而非在發(fā)生后進行補救。

(三)加強網絡道德教育

不得不承認,網絡暴力的預防離不開公民道德培養(yǎng)。網絡暴力的產生來源一般是心理問題,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累積而導致的。因此,必須要開展道德,特別是網絡道德的針對性教育,全面提升我國公民素質水平。

第一,必須要打造符合科學的網絡道德教育體系,網絡道德教育不是機械化的生搬硬套道德理念,而是應當結合網絡實際現狀和社會環(huán)境,進行針對性的道德評判,以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網絡道德教育體系。

 第二,綜合社會各界力量,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存在,因此,社會必須要形成較為良好的道德風尚,進一步形成良好的網絡法制環(huán)境和道德氛圍,助力網絡道德教育。

 第三,打造網絡教育社區(qū)。網絡虛擬世界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暴力的本質就是一種個人依附于群體進行情緒宣泄的后果,消極情緒的集合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破壞效果,因此,個體乃至群體的理性意識提升是對于網絡暴力進行預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這對于網民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來源:《視聽》:http://m.12-baidu.cn/w/qk/950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