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和探索-教育論文
摘要: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式、啟發(fā)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式,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課程的教學和培訓。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案例教學本身也存在缺點和不足,因此,我們要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點,探索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一、案例教學的涵義和特點㈠案例教學的涵義案例教學最早由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并提出,在19世紀后期在哈佛大學得到應用,最終被引入法學、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其他一些學科的教學中。20世紀80年代,這一教學方式被帶入了中國課堂。近幾年來,它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和歡迎,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的特點
1、實踐性。案例所描述的情景基本上都是真實的,案例的真實性決定了案例教學的實踐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建立一套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這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自己真實體驗生活實踐的過程。
2、平等性。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進來,深入案例、體驗案例角色,二者在和諧氛圍下進行討論。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授課者而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不再是被動聽課者而是積呂保利極的參與者。
3、能力培養(yǎng)性。案例教學是模擬真實問題,讓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診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學員找到唯一正確的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增強消化和運用知識與經驗的能力。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從討論中獲得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上的益處,而且能從討論中學會與人溝通,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引入課堂的必要性㈠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案例源于生活,案例教學真實可信,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提出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化,繼而探索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在這樣不知不覺的互動學習過程中,課堂質量也明顯提升,達到引導和教育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
(二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氣氛,加強溝通與合作
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要吸取別人的觀點和建議來幫助自己分析,有時候一個案例甚至需要多人討論、合作、爭辯、質疑、探索,從而形成師生間、學生間、小組間的多向交流與互動,氣氛熱烈,有助于學生積極發(fā)言,同時加強了學生自身的交流和溝通,對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外向型性格也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三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案例教學中,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從講臺前站到了幕后,擔當組教學研究100叉聊丫廁刀17織人員的角色,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才是發(fā)言的主題,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自信心,更有助于理論知識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教育教學良性發(fā)展的局面。
四有助于教師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學是互動式學習,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得到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學中那些“不確定性”的知識。
案例教學可以幫助教師理解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大大縮短了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差距。因而案例的運用也可以促使教師重新去認識、掌握理論,提升教師本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當前案例教學存在的一些不足㈠實施案例教學之前容易忽略學生對前提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
案例教學固然有很多的優(yōu)點,但是在實施案例教學以前對學生掌握知識是有要求的,如果學生對所進行的知識不是很了解,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作基礎,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開動腦筋,也不會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案例討論過程中,學生頭腦里也只是一盤散沙,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表層經驗,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把案例教學當作舉例子、講故事,雖然有趣生動卻忽視對理論的探討。當前案例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案例是由實際例子組成的,由于計算機的發(fā)展,大量的圖畫穿插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過多地使用動畫、視頻、圖片和聲音,切換不斷,不同的效果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忙于觀看課件,卻難以從理論上把握和理解知識,一堂課下來,頭腦中只有個別的片段而沒有印象深刻的理論,無法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三案例教學對教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多聽,就是要多聽發(fā)音吐字準確、清晰的人說普通話,鼓勵學生多聽廣播、影視中的普通話,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普通話發(fā)音,以增強他們說普通話的信心和能力。
多讀,要求學生大聲讀好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
通過聽錄音、跟讀、齊聲朗讀、個人朗讀、分角色、繞口令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
還可以進行一些詩朗誦、散文朗誦、新聞播講等形式的朗讀對比訓練,使學生掌握有聲語言的四大技巧(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準確地表情達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語感。多說,指在公共場合盡可能多地開口說普通話。只有開口說了,才能在說的過程中糾正錯音,才能不斷提高運用普通話的能力。多說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的基本功、提高當眾發(fā)言的膽量。
在授課過程中,筆者在每一節(jié)課都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上臺發(fā)言,話題自定或指定說話題目,發(fā)言結束后由其他學生從語音的角度予以點評,找出發(fā)音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師進行綜合評議,指出問題并及時矯正。
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開口說普通話的習慣,提高了他們運用普通話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持之以恒,逐步深化學習語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持之以恒。但由于課時限制,普通話課堂教學只能起到一個指導和示范作用,大量的實踐和練習需要學生在課后或課程結束后的時間里逐步完成,難以使所有的學生聽完課后馬上都能達到預期目標。
另外,由于方言習慣勢力的干擾,雖然在一定的語音理論指導下,經過
一段時間的強化培訓,大部分學生的方言都能得到糾正,但到了具體的語境,他們總感覺用普通話表達不夠盡興,經常是方言脫口而出。為此,許多同學喪失了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的信心。
針對普通話學習的這種長期性和實踐性,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話說氛圍。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和指導作用,盡可能在校園都用普通話,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用語環(huán)境,使普通話成為大家共同使用的校園語言,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提高普通話的運用能力。
四、實施案例教學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同時綜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既然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學習,而且對學生有巨大的吸引力,那么我們就可以充分采用案例教學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同時也要看到別的教學手段的優(yōu)點,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使用講授法、討論法、辯論法和角色互換法等進行教學,以取得最大的綜合效果。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