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與健康教育的高職院校網球課課程思政改革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高職院校網球課程為載體,探索“課程思政”在體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通過構建“3+4+4”思政融入體系(即“三個需要”明確改革動因、“四個圍繞”確定教學內容、“四個立足”優(yōu)化教學方法),并結合“兩線三段四評”教學模式,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tǒng)一。研究結果表明,網球課程思政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終身鍛煉意識,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可借鑒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網球;立德樹人;職業(yè)素養(yǎng)
深化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chuàng)新實踐,是貫徹黨的二十大、全國教育大會和高校思政會議精神的重要創(chuàng)舉,是將體育本有價值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入學生心靈的法寶,是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的重要舉措。體育課程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擔著增強體質的任務,更應在運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網球運動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如紳士精神、規(guī)則意識)和職業(yè)關聯(lián)性(如抗壓能力、團隊協(xié)作),成為思政教育的理想載體。
1.研究意義
(1)理論價值:探索體育課程思政的學科交叉模式,豐富“體教融合”理論內涵。通過網球課程思政,能挖掘體育學科與思政教育之間深層次的聯(lián)系,打破學科壁壘,構建一套融合體育技能教學與思政價值傳遞的全新理論體系。這種學科交叉模式,為“體教融合”在理論層面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有助于進一步明確體育在教育中的多元價值,不僅僅局限于身體鍛煉,更在于品德塑造和價值觀培養(yǎng)。從宏觀教育理論發(fā)展來看,這一探索能夠推動教育理論界對體育課程思政的深入研究,為后續(xù)相關學科融合提供理論借鑒和范例,促進“體教融合”理論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使其內涵更加豐富和完善。
(2)實踐價值:為高職院校提供可操作的網球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助力培養(yǎng)“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網球課程思政的實踐,能為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從教學目標設定上,不再單純聚焦于網球技能的傳授,而是將思政教育目標與之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網球技能的同時,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通過將網球運動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學,如在講解網球比賽規(guī)則時強調公平競爭、在團隊網球項目中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豐富了教學內容。對于教學方法,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思政內涵。這些實踐經驗和具體方案,不僅適用于網球課程,對于高職院校其他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能夠推動整個體育教學體系朝著更加全面、科學的方向發(fā)展,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2.網球課程思政的實施依據
2.1政策導向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堵殬I(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2020—2023年)》要求“強化職業(yè)素養(yǎng)培育”。
2.2現實需求
當前高職網球課程存在三大問題:一是重技能輕育人。教學聚焦發(fā)球、擊球技術,忽視規(guī)則背后的誠信教育;二是內容碎片化。思政元素生硬植入,未能與網球文化深度融合;三是評價單一化。僅以技術達標為考核標準,忽略團隊貢獻等軟技能。
3.網球課程思政的“3+4+4”融入體系
3.1“三個需要”明確為什么教
一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改革需要。從近年中共中央印發(fā)的一系列教育、體育方面的重要文件和教育改革措施中領悟到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為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提出了要求;從“體育救國”到“體育強國”的篳路藍縷歷史進程中感悟到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時代性和必然性;從外稱“東亞病夫”到“健康中國”的艱難險阻中感悟到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娛樂圈發(fā)生的張哲瀚事件,讓我們教育工作者更加反思。堅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網球課程傳遞“拼搏進取”的體育精神。
二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挖掘體育課程內在價值的需要。體育課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政教育是體育課程的靈魂。體育課程是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主要渠道,特別是通過體育課程較強的實踐性,可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制造、中國革命、中國歷史、中華體育等精神潤物細無聲地浸潤于學生心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講“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是強健筋皮骨、提振精氣神的重要手段。因此,體育中內涵的人文精神需要體育課程作為重要載體加以傳輸,有了體育課程思政的推進,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才能發(fā)揚光大。挖掘網球運動的禮儀文化(如賽前握手、尊重判罰)與職業(yè)素養(yǎng)(如時間管理)。
三是解決體育課程突出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質量問題突出:在教學理念方面。過度要技術技能、成績達標,把體育課誤視為枯燥無味的體能訓練,忽視了體育課程的初心和使命;在教師綜合素養(yǎng)方面。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將體育課程與專業(yè)學科同等對待,教師缺少綜合素養(yǎng)提升機會,導致教師觀念落后、視野不寬、因勢利導的能力欠缺,除了運動訓練外其他知識薄弱;在教學內容方面。重實踐、輕理論,重運動、輕生活,重技術、輕觀念,重結果、輕習慣,體育教學內容偏頗與失衡,不利于體育課程目標的最終實現。解決“學生喜歡網球但不愿思考其內涵”的教學困境。
3.2“四個圍繞”確定教什么
一是圍繞體育強國夢教信念。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體育才能成為今天的現實,實現精神文明和比賽成績的雙豐收。我們黨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美好生活的重要標志就是全民健康,體育是促進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所以體育是承載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夢想,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向學生傳授個人夢、體育夢都與中國夢交織在一起的知識,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只要我們攜手努力,體育強國夢就一定能實現,中國體育正向著更高遠的目標奮進。結合中國網球運動員李娜、鄭欽文等案例,激發(fā)愛國情懷。
二是圍繞網球運動史教文化:體育和人類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人的“六藝”教育中,包含的體育內容就有“射、御、舞”,體現了體育、美育、德育的完美結合。不僅有“射”所蘊含的禮儀文化,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講君子的相處之道,對待輸贏的態(tài)度;“御”所蘊含的管理智慧,執(zhí)轡如組,打造高效能團隊。還有中華武德展示的仁、義、禮、智、信、勤、勇、忠內涵,更有縱觀體育救國到體育強國的歷史等。從溫網“白色著裝傳統(tǒng)”探討規(guī)則意識,從“網球外交”理解國際協(xié)作。
三是圍繞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知識。思想是行動的武器,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因勢利導,用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大型國際賽事,充分融入和挖掘體育與健康理論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方法,講授、示范、舉例、討論、總結等形式,全覆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現理論知識掌握和價值引領雙豐收。解析運動損傷預防,培養(yǎng)終身鍛煉習慣。
四是圍繞以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為導向教精神。根據國家專業(yè)目錄,結合雙高建設專業(yè)群,秉承以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為導向,通過冶煉加工,把課程思政理念全方位融入職業(yè)體育教學,通過雙打比賽強化溝通能力,模擬企業(yè)團隊協(xié)作場景。
3.3“四個立足”優(yōu)化怎么教
一是立足學生做到全面融入。將“課程思政”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價值引領融入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教育全過程。按國家要求設置體育理論課比例,在日常教學中因勢利導,找準思政教育結合點,精巧浸透體育精神與文化,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理論知識點,潛移默化地植入心靈,創(chuàng)建“兩線三段四評”的網球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體育教師做好兩線融合,線上開設《網球與人生》慕課,分析經典賽事中的思政元素(如費德勒的“優(yōu)雅輸贏”),線下在球場設置“思政角”,展示運動員勵志語錄。做到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推進(表1),構建四維評價的考核體系(表2)。按專業(yè)分組設計教學內容(如物流專業(yè)側重“敏捷反應訓練”),提升課程魅力。
表1 三段推進

表2 四維評價

二是立足教師提升育德能力。教師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開展“網球+思政”跨學科教研活動。提升深入挖掘課程中思政元素、實踐課程思政教學的能力和意識;提升把握思政教育的規(guī)律、緊跟時代步伐、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升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搞好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必須牢記教書育人的初心,以增強思想育人的自覺性。
三是立足課堂增值教育效能。課堂是體育教學的主陣地,“教會、勤練、常賽”“多元協(xié)同育人”是教育部為學校體育提出的新要求。指明每堂課教學至關重要,課堂內容選擇既要符合課標又要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求知需求,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加強“術道結合”,潛心拓展體育教學內容。在技術教學中嵌入“5分鐘思政點睛”(如反手擊球時強調“逆境反擊”心態(tài))。 利用課前準備、課中實踐、課后反思,做好豐富多彩的課堂設計,在體育教學中引入素質拓展、人人參與聯(lián)賽、互聯(lián)網+、智慧+等新式教學方法,提升課堂學習氛圍和知識傳播的有效性。
四是立足課外豐富德育形式。教會、勤練、常賽是做好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保證。廣義上講,課外體育比賽也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業(yè)余時間還能廣泛參與、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課程優(yōu)勢,提升德育的覆蓋面。利用學生體育社團、體育代表隊、體育俱樂部、團隊拓展、物聯(lián)網+鍛煉軟件等載體傳導體育文化知識和親身體驗中感受體育的力量,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通過班級、年級、院系、校級、?。ㄊ校┘墶壹夡w育聯(lián)賽,組織“紅色網球賽”(如“長征路線”趣味障礙賽)。 讓學生擁有健康體魄、健全人格。
4.結論
本研究解決了長期以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偏頗與失衡;創(chuàng)新提出了“3+4+4”體育課程思政融入體系和“兩線三段四評”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通過網球課程思政改革實現了“三個轉化”:將網球規(guī)則轉化為職業(yè)規(guī)范意識、將賽場拼搏轉化為職場奮斗精神、將運動禮儀轉化為社會文明素養(yǎng)。未來需進一步探索“體育+專業(yè)+思政”的深度融合路徑,讓網球成為高職學生終身受益的“人生課程”。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