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孟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明人倫”,這種核心思想的基礎就是“人性善”,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與生俱來的。人性惡是后天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孟子曾這樣比喻“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孟子認為人的善良是一種本能,就像看見一個小孩即將落入井中,就會本能地營救。這種營救不是因為和孩子的父母關系好,也不是為了爭得好名聲,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沒有惻隱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和羞惡之心,那就不是人了。而這四種“心”就是仁義禮智的體現(xiàn),也是作為人的道德基礎存在的,稱為“四端”。
在“四端”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明人倫”的道德教育觀。這個“明人倫”的觀點是建立在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礎上,他將這種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認為人的社會關系主要由“父子關系、君臣關系、夫婦關系、長幼關系和朋友關系”組成。這五種關系中,父子、夫婦、長幼屬于家庭關系,君臣和朋友屬于社會關系,這五種關系組成了社會所有的倫理關系。維持這五種關系就要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禮、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維持這五種社會倫理關系后來就成為統(tǒng)治者制定的道德準則“仁義禮智”和“孝悌忠信”。
孟子提出的這種“明人倫”的道德教育,目的就在于社會和諧應該以家庭和諧為基礎。在家庭中,兒女孝順父母,夫婦相敬相愛,兄弟之間和睦相處。有了這樣的道德基礎,在社會上就會做到朋友之間講究誠信,推而廣之,人與人之間都能做到“仁義”“誠信”,一些欺騙、見利忘義的事件就不會發(fā)生。
至于君臣這樣的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孟子認為首先要從統(tǒng)治者做起,統(tǒng)治者自己要做到“仁愛”,才能得到被統(tǒng)治者的擁護。也就是“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君臣之間的關系也要像父子關系那樣制定一條道德準則,就像兒子只能孝敬父母,不可以犯上;臣民也應該這樣忠于君主,不可“犯上作亂”,這樣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二)《孟子》主張的教育方法
培養(yǎng)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以達到社會和諧的目的。孟子主張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主要是“存心養(yǎng)性”,也就是要保持自己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不能因為外界的誘惑而喪失這種先天的善良。至于如何抵制外來誘惑,孟子提出“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彼J為一個人一旦欲望過多,就會迷失本性,所以要保持最初的“善”,就要減少欲望。只有做到行事仁義,待人有禮,人天性中的“惻隱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才能保持。這才是道德修養(yǎng)的根本。
在培養(yǎng)個人意志方面,孟子提出要“持志養(yǎng)氣”,這種“氣”指的是“浩然之氣”。要保留這種“氣”,就要用意志來培養(yǎng),這種“氣”也就是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至于“氣”和“志”的關系,孟子是這樣說的“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這也就是說,只要認定了某件事具有正義感,就要積極去追求,不能因為外界誘惑而動搖。
在完善個人道德方面,孟子還提出“反躬求己”的說法,他認為自己要追求的目標沒有達到,首先要自己反省一下,是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夠?!皭廴瞬挥H,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他例舉了一系列問題來說明反省的重要。對別人友愛,別人反而不親近自己,要想想自己仁愛之心夠不夠;管理別人沒管理好,要反省自己是否有管理才能;禮貌待人,別人反而不搭理,要想自己是否在何處得罪過他。這種“反躬求己”的自省,其實是培養(yǎng)責任感,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事,不能先埋怨別人,先想想自己是否有過錯。
在待人方面,不僅要“自省”,還要“改過遷善”。他提出“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錯誤對于別人來說都是討厭的,當改過還是受人尊重的。就像西施那樣的美人,如果一身污穢,別人都會掩著鼻子避讓;但一個相貌丑陋的人如果弄得干干凈凈,還是受尊重的。意思是說,再好的人,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都令人厭惡,只要改過還會受尊重。孟子還提出了“聞過則喜”“見善則遷”“與人為善”這樣的主張,歡迎別人指正,看到好的,就應該努力追求。也就是歡迎別人監(jiān)督的意思。
孟子提出的道德教育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意志堅強的“大丈夫”形象,這種形象首先是為了“輔仁政”,為國效力。這種“大丈夫”精神要能“舍生取義”,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遇到挫折時,要能“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一?!崩硐脒_到了,就要讓很多人受益;抱負不能實現(xiàn),也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潔身自好。
總而言之,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培養(yǎng)有道德、有作為、講誠信、講道義的高尚品格的人才,這種人才無論是成為“輔仁政”的治國良才還是生活中的平常之輩,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是社會和諧的保障。
欄目分類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必要性、形成邏輯與價值內涵
-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導向下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淺談
- 基于黑磷烯材料的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 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與融合性探討
- 數(shù)字轉型與價值共生: 教育強國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 精準翻譯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 文化自信視閾下孟良崮紅色精神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融合與轉化
- 社會工作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介入途徑研究
- 鄉(xiāng)村旅游資源與游客體驗需求的空間配適性研究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