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生學習英語需求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分析
前言
近年來,大學英語的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改革,從2007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來,許多大學英語教師都針對了《課程要求》中的精神,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制定了更高、更全面的教學目標,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使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手段與教材進行教學。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學生的英語課出勤率很低,學生不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甚至有很多學生認為大學英語并不能夠讓他們學到知識。同時,大學英語中存在嚴重的內容重復問題,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學習自滿、懈怠的現(xiàn)象,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該充分的分析大學學生在英語學習當中的主觀與客觀需求,從學生需要的角度進行英語的教學,并且,教師應該充分的結合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內容,才能夠更高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需求分析理論
需求主要包含社會和個體兩個方面的需求。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主觀需求以及客觀需求。主觀需求是以用人單位的立場出發(fā),這一方面主要表達了用人單位需要什么英語能力的求職畢業(yè)生,我們可以將其歸結為理想需求;客觀需求是從畢業(yè)生的立場出發(fā),這一方面主要表達了畢業(yè)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怎樣的英語知識,我們可以將其歸結為實際性的需求。從個體需求的角度來說,主要表現(xiàn)了學生們在觀察社會需求后做出的相應的實際對策。
需求分析主要的手段包括訪談和問卷等等,收集一定的數(shù)據(jù)資料后對其進行研究。需求分析理論最早是被用來做專門用途英語領域的相關分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后相應的擴展到普通英語領域。教師應該了解到,英語學習的課程必須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并將“實用”作為教學目標。
需求分析的種類主要分為“目標”和“學習”兩個方向。目標需求分析主要是在英語學習任務完成之后,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目的將學生本人的學習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相應的英語應用水平做具體分析;學習需求分析是在學生開始學習任務之前,做學生事前的英語能力分析,主要應該關注學生的長處和短處以及對于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和期望等等。總而言之,兩個方面的需求分析構成了總的需求分析。
二、大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發(fā)展速度過快,質量無法保障
我國高等院校近些年來紛紛實行了擴招計劃,高等院校入學人數(shù)逐漸遞增,而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水平卻沒有相應提高,無論是在硬件水平還是在軟件水平上,英語教學水平在很長時間上都發(fā)展緩慢。這一矛盾直接導致了高校英語教學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人才英語能力培養(yǎng)計劃紊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教學評價方式死板等等。這些問題充分表明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如果沒有好的改革方案,將高等院校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就難以打造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給學生就業(yè)帶來一定的壓力。
(二)教學現(xiàn)狀脫離社會需求實際
現(xiàn)階段的高等院校教學過分強調專業(yè)技能學習,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不但學生們經(jīng)常逃課,教師在對于教學上也是顯得漫不經(jīng)心,甚至有的教師規(guī)定:英語四級成績合格的同學不用來上大學英語課。這表明教師明顯沒有承擔好教學任務的責任心。社會上的用人單位自然是需要人才具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和能力,但用人單位顯然是更青睞于既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又擁有良好的英語素質或其他知識儲備的符合型人才。從現(xiàn)階段的高等院校英語教學狀況來看,其已經(jīng)脫離了社會需求實際,必然對其教學理念和體系立即改革。
(三)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由于高中學習經(jīng)歷和條件不同,高等院校新生在入學時在英語水平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英語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進入到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之后,學生往往希望擺脫高中階段枯燥地灌輸式課堂教學方法,使用大學課堂更加先進的多媒體軟硬件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希望獲得更加新鮮的和靈活的英語知識。這樣不僅能夠使處在不同水平線上的學生都能夠更容易地適應大學英語教學,還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用人單位對于人才英語能力的需求。但問題恰恰表現(xiàn)在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效果和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英語能力需求有著不小的差距,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定位錯誤,無論是培養(yǎng)目標還是教學內容都無法符合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潮流,培養(yǎng)出的畢業(yè)生英語能力自然無法符合各個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
有關語言教育學家指出: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教育方針,結合國家外語應用情況與各個領域對于英語應用的需求,總體上從教學大綱出發(fā),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合理的,才是有意義的?,F(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應該充分體現(xiàn)出行業(yè)的針對性以及區(qū)域選擇性,所以大學英語設計應該逐步細化,針對學生專業(yè)開設相應的專業(yè)英語,例如水利英語、工程英語等等。從社會需求上來講,社會對于人才的知識需求逐漸增加,除了極度需求過硬專業(yè)技能的人才外,對于中低層次崗位的工作人員知識需求更高,尤其在英語實際運用方面,顯得更為關鍵。
為了更好地進行高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增加畢業(yè)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復合型人才,我課題組開展了豐富的調研活動,首先通過與社會用人單位積極洽談,了解企業(yè)對于人才英語能力的實際需求,再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了解學生需求怎樣的英語教學。從這兩個終端下手,塑造起新的課程體系與培養(yǎng)模式。新的課程體系和培養(yǎng)模式將主要以學生們的需求為入手點,以企業(yè)的實際需求為最終培養(yǎng)目標,力圖為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樹立典范模型。
三、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設計
(一)研究的主要問題
第一,充分了解大學生的主要英語需求,通過研究與調查了解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需求上呈現(xiàn)的總體分布趨勢,到底是呈分散的態(tài)勢,還是呈集中的態(tài)勢。第二,充分了解大學生在文科與理科之間的不同英語學習的需求、在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之間的英語學習需求之間是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第三,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與學生在英語學習需求之間的差距,充分了解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二)研究的主要對象
筆者在這次研究調查當中調查了本省市中的2500名大學一年級與大學二年級的本科學生,分別來自6所不同的高校,其中這六所高校的文理科側重、學校的層次都有差異,既包括了985工程的重點院校,也包括了地方性的普通大學,調查學生的專業(yè)覆蓋也相當廣泛,所以這個調查結果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與可信度。在2500分問卷調查當中,總共收回了2283份有效的問卷。文科學生的問卷有1088份,占總數(shù)的48%;理科學生的問卷有1195份,占總數(shù)的52%;重點大學學生的問卷有1271份,占總數(shù)的56%;普通大學學生的問卷有1012份,占總數(shù)的44%。
(三)研究的主要工具
筆者在研究時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通過Dudley-Evans與StJohn兩位學者的需求分析模式,以及程曉堂的學習需求分析要點進行了調查問卷的設計。而筆者為了能夠更加全面與詳細的在調查中涵蓋相關的背景與事件,首先組織了本校的15位學生參加座談會,并且對5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詳細的訪談,通過學生與教師提供的信息,然后對問卷中的問題與選項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修改。在此之后,筆者又使用了復測信度的方法來測試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其中,同一位教師使用經(jīng)過改進之后的問卷在兩周的之間內,先后對該校的80名大學一年級與二年級的學生進行重復的測試調查,接著使用一致性系數(shù)評估進行調查問卷信度的重測,對于某些選項做出修改或者刪除。而最后形成的問卷應該包含對大學英語教材、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模式以及對教師的看法等幾方面的問題,總共設置了17道單項選擇題與13道多項選擇題。并且,在問卷的開頭部分也需要學生填入一些相關的背景信息,主要包括學生所在的學校、專業(yè)、年級與性別等。
(四)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分析
我們采取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到各個年級的部分班級,我們當場發(fā)放調查問卷,學生完成后立即收回,此次累計發(fā)放2500份調查問卷,實際回收問卷2283份。在結束調查問卷后,調研組隨機在參考問卷的學生中選出50名開展了大約兩個小時的集體訪談活動。為了保障被訪談的學生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們邀請學生進行對話的同時還可以采用書寫文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們應用了SPSSI3.0軟件來具體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由專門的數(shù)據(jù)錄入人員進行錄入工作。多選題方面主要應用了多重二分法來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工作。另外考慮調查群體之間的差異性,例如文科生與理科生以及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之間的差異,我們運用了卡方檢驗來分析數(shù)據(jù)的的統(tǒng)計意義。針對訪談數(shù)據(jù),我們采取“主題一致”的分析方法,還有就是從群體分析方面入手考察學生需要怎樣的英語學習。
四、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通過學生從這30道選擇題的選項上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集中在教材的使用方式、課堂教學使用的語言、教師的作用等,并且在很多題目的選擇上百分比的數(shù)值都比較接近,在學生需求的表現(xiàn)上體現(xiàn)出了學生需求的多元化與多樣化的特點。
(一)大學生對教材與教學內容的主要需求
在筆者所調查的大學當中,教師一般都采用的是自主英語教學的模式,對大學生實行分級教學,在教材的選擇上也大致相同。通過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聽說教材與讀寫教材都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由于學生需要的是形式多樣的語言輸入,希望教師能夠教授實用并具有時代感的內容,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與英語實際交流的能力,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英語專業(yè)水平。因此,教育部應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一些改編,同時,大學英語教師也不能夠照本宣科,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語料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對課堂教學的主要要求
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能夠發(fā)現(xiàn),目前大學英語實際的課堂教學形式與學生所期望的具有很大的差距,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教學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形式,增加一些電影及錄像觀看、課堂討論、語言游戲以及角色扮演等的教學內容,從而滿足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需求。
(三)對課程設置的主要需求
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能夠看出,大學生希望能夠設置更加多樣化與個性化的英語課程設置。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大綱上的要求進行教學,需要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專項訓練。由于大部分大學生的弱項是聽說能力,因此為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就需要專門對學生的聽力能力與口語能力進行培訓,而把其他的語言技能當做輔助的教學內容。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這項問卷調查的結果,高校與英語教師都應該能夠充分的了解到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在教學內容與課程的設置上應該更加的多樣化與個性化,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與學生和諧平等的相處,選取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語料與知識來進行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艷.自主學習者對教師角色的期待[J].外語界.2007(04)
[2]. 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01)
[3]. 龐繼賢,葉寧,張英莉.學習者自主:身份與自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06)
[4]. 張雅萍.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根本需求與課堂教學[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01)
欄目分類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