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對比研究——以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為例
古典建筑從其含義上陳述,為運用古典柱式、古希臘古羅馬建筑、文藝復興建筑樣式等的建筑。故對于西方古典建筑,古希臘古羅馬建筑可作為其優(yōu)秀代表之一。而對于中國古典建筑,主要指的是中國古代的典型建筑:皇家宮殿、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等。作為主要在江南一帶建造的古典園林建筑,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因此,本文將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古希臘古羅馬建筑進行分析,對比中西方古典建筑的異同,并嘗試將古典元素融入現代建筑中。
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石亭樓閣,舫榭廊橋交相輝映,再加上植物、配景、山水,這便是獨屬于中國的造園藝術。深浸著中國五千年文化史的古典園林體現著追求自然、熱愛自然的精神境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是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藝術珍品。
(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建筑要素
1.亭
作為供人休息觀景的小體積建筑,亭常常被廣泛的用于園林建筑之中。亭的布設非常靈活,可放置在景觀水域旁作觀景之處,也可放置在路旁作休憩之所。
亭的主要形式:
(1)獨立亭
從平面形式上看,亭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正多邊形、長方形、圓形等以對稱圖形為主的造型形態(tài)。根據不同園林建筑的需求不一致,亭的形態(tài)也會有所改變,使增加整體的和諧性、美觀性和觀賞性。
(2)半亭
半亭只保留了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依山而建或沿墻而建。其主要被用于特殊位置。同時,因其所占空間較獨立亭相比更小,故其靈活性也更高。
同時,按材料分亭包括木亭、石亭等;按屋頂形態(tài)分,包括歇山頂亭、攢尖頂亭等。不同亭的外觀效果不同,使用效果差異較小。
2.廊
廊在園林建筑中特指游廊,即帶有屋頂的道路。其不僅具有聯系亭臺樓閣的作用,還有著劃分園林,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路線等作用。廊的本身就是園林景觀中的一部分,能夠增強園林建筑的整體觀賞性。
(1)獨立廊
獨立廊跟獨立亭相似,在園林建筑中多用于聯系各個部分,整體性最強。其形態(tài)樣式多樣,可曲可直,可依山而建,也可傍水而造。多樣化的形態(tài)使得廊的建造多樣化,靈活化。
(2)檐廊
檐廊多依建筑物而建,其一邊與房屋相依,一邊鏤空。檐廊不一定在一層,也可建造于其它層。由于其特殊的位置,主要起到納涼的作用。同時增加建筑的層次性,達到美觀的效果。
3.橋
園林建筑中的橋梁多為風景橋,在整個景觀中起到美觀作用。在水域景觀上設置橋梁,一方面是聯系交通,另一方面是減少水域景觀的單一性,為其增加層次感和藝術感。
(1)拱橋
由于拱橋的造型優(yōu)美別致,在園林建筑中廣泛被使用。拱橋分為單拱橋和多孔拱橋。不同造型的拱橋所帶來的美觀效果也不一樣。
(2)平橋
平橋分為梁式和板式兩類橋梁。相較于體量較小的板式橋,梁式橋使用跨度較大,承載力更好。不僅如此,在園林建筑中還會有曲折橋的造。彎曲的橋梁架設于平靜的水面上,整體觀賞性得到很好的提升。
(3)亭廊橋
亭廊橋則是將亭、廊、橋三者相結合,在橋上加蓋亭廊,有效的結合三者的長處,既提供避雨遮陽的場所,又能增強整體的美觀效果。
(4)舫
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以船為設計基礎所建造的。一般分為船頭、艙中、艙尾三部分,艙的兩側開長窗,坐著觀賞時可有寬廣的視野,可休息觀景,可宴飲聚會,是園林中的重要景觀。江南蘇州拙政園的“香洲”、怡園的“畫舫齋”,北方北京頤和園的“清宴舫”,都是比較典型的實例。
除以上元素以外,園林建筑中還包括作為骨架結構的山水、園林配景、各類植物等。所有元素構成了造型各異的園林建筑,共同組成了豐富多樣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文化。
(二)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建筑特點
1.自然巧妙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在設計中講究自然、環(huán)境與建筑、人文的巧妙結合。在設計建造中,如何合理選址,合理組景是首要問題。選用合適造型的石亭樓閣、舫榭廊橋,配合四周的山丘峰巒、湖水溪澗,綜合考慮建筑與環(huán)境、人工與自然等問題,既要將自然景觀的特點展現得完美無缺,又要將建筑的功能特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以達到巧奪天工、玲瓏剔透的效果。
2.意境優(yōu)美
中國古典園林最為追求的當屬“意境”二字。以山水園林為例,園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山水,由人工所創(chuàng)作,達到天然之形成的樣式。人們游覽園中,感受最深厚的就是山水之間的朦朧的意境之美。穿梭的建筑則是山水的“調味劑”,側面烘托出山水的淡雅素凈。再配上各類景觀植物,增加山水景觀的情趣。由情造景,由景入情,寓情于景,使得整個園林建筑成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
3.形式含蓄
園林建筑一大與其它建筑不同之處在于其形式含蓄。
含蓄之意,其一為園林建筑的意境是含蓄的。在造景后,整個園林建筑山水景觀展現出的是一副實體山水畫。游覽者所看之景一致,但所感并非完全相同,有一種中國書畫文化中“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含蓄莫測的實感。
含蓄之意,其二為景觀設計布置上是巧妙含蓄的。在布局中,景觀常常不會直白展現,而會有虛實結合之感。如北京頤和園利用入口處的大殿,將主體景觀進行遮掩,直到通過大殿才展現景觀全貌。以及部分廊橋的設計在景觀主體之前,游覽需先通過廊橋,才能達到美景面前。瀏覽者從小空間進入大空間,起到曲折多姿,突破極限,開闊視野的作用。
4.色彩鮮明
園林建筑整體建筑呈現色彩鮮明的樣貌。對于北方皇家園林,其整體較為莊重嚴肅,色彩多采用明亮的鮮艷色彩,多以紅柱、琉璃為主;對于江南私家園林,其整體較為高雅幽靜,與山水結合,故其多以青灰色為基調,配有粉墻青瓦,素凈典雅。
二、古希臘古羅馬建筑
(一)古希臘建筑及其特點
古希臘建筑指的是古希臘時期形成的建筑體系,是歐洲建筑發(fā)展的先河,其以嚴謹的比例和對稱性而聞名。希臘建筑師使用了一種稱為“黃金比例”的比例尺寸關系,以確保建筑的美學效果。建筑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營造出和諧、平衡的視覺效果。
古希臘建筑的一大特點為柱式體系結構,其中,最常見的柱式類型有三種:多立克柱式、伊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矮胖而粗壯,伊奧尼亞柱式相對纖細,科林斯柱式則更加華麗。古希臘建筑的檐口設計獨具特色。檐口是建筑物屋檐的下沿,而希臘建筑的檐口往往懸挑出一定距離,并使用精美的斗栱進行裝飾。斗栱是一種向上突出的裝飾性構件,其形狀多樣,包括簡單的方形、圓形和菱形等。屋頂通常采用谷倉式設計,即屋頂兩邊坡度相互傾斜,屋頂頂部形成一個中央的脊檁。這種設計可以更好地排水,并增強建筑的穩(wěn)定性。古希臘建筑的立面設計也非常注重對稱美。典型的希臘神廟有前廊、中殿和后殿等部分。前廊通常有一排柱子支撐,形成入口的門廊。中殿是建筑的主體部分,而后殿則常常用于存放神像。
在古希臘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是石材。石柱以鼓狀砌塊壘疊而成,砌塊之間有榫卯或金屬銷子連接。墻體也用石砌塊壘成,不添加膠結材料,砌塊平整精細,砌縫嚴密。
古希臘建筑的特點:
1.對稱性。古希臘建筑注重比例和對稱,追求完美的協調和平衡。
2.柱式結構。通過將柱子用于建筑的支撐和裝飾,使建筑物呈現出優(yōu)雅而穩(wěn)定的外觀。
3.開放性。古希臘建筑通常采用開放式的設計,強調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系。常見的開放式空間包括柱廊、露天劇場和庭院等。
4.三角墻。古希臘建筑經常使用三角形的墻體結構來支撐屋頂和裝飾建筑物。其上常裝飾有雕刻的浮雕,描繪神話故事、英雄壯舉或象征性的形象。
5.建筑裝飾。古希臘建筑的裝飾通常是簡潔而精致的,注重幾何形狀和簡單的圖案。他們使用雕塑、浮雕和彩繪等技術來裝飾柱子、建筑立面和建筑物的其他部分。
古希臘建筑的代表之一是雅典衛(wèi)城。希臘人民紀念希波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雅典衛(wèi)城。建筑群包括勝利女神廟、帕特農神廟、山門、伊列克提翁神廟,整個建筑群按照當地的地形而建造,整體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而雅典衛(wèi)城的建造也確立了整個希臘的中心地位。
古希臘建筑的理念和形式在西方建筑中流傳至今,成為許多現代建筑的靈感和參考。
(二)古羅馬建筑及其特點
古羅馬建筑指的是古羅馬時期形成的建筑體系,其出現與發(fā)展受到古希臘建筑的影響。
征服希臘的羅馬人在希臘的廢墟上建立起了羅馬帝國,在文化等方面均受到了希臘文明的影響。在羅馬時期,許多建筑師都是被羅馬俘虜的希臘人,他們仍從事著建筑事業(yè),這也意味著古羅馬的建筑是基于古希臘建筑進而持續(xù)發(fā)展的。在當時,古羅馬帝國出現了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這種材料價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夠減輕建筑結構的重量,成為當時重要材料之一。而用這種材料,古羅馬人設計發(fā)明了一種新型結構——拱頂。
古羅馬建筑的特點:
1.規(guī)模巨大、氣勢宏偉。古羅馬建筑注重顯示統治者的權威和榮耀,因此通常采用巨大的規(guī)模和宏偉的設計。
2.線條簡潔。古羅馬建筑以直線和曲線相結合的構造方式為特點,注重對稱和平衡感。建筑物的外觀通常簡潔明了,沒有過多復雜的裝飾。
3.拱頂結構。古羅馬建筑大量使用拱形結構、穹頂和圓頂,這些結構在技術上是相對先進和耐久的。如羅馬萬神廟,其頂部穹頂直徑為43.3米,中央開一直徑為8.9米的圓洞,用以采光。
4.技術先進。古羅馬工程師發(fā)展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建筑技術,特別是使用新型混凝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這種技術使得建筑物更加堅固、耐久,同時也提供了更大的設計自由度。
5.實用性和公共性。古羅馬建筑非常注重實用性和公共性。他們建造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如斗獸場、浴場、劇場和市政建筑等,并在城市規(guī)劃方面采取了前瞻性的措施。
古羅馬建筑的代表之一是羅馬斗獸場。斗獸場長軸188米,短軸156米,大約可以容納觀眾4.5萬名。整個斗獸場以拱形結構為主:底層共有80個拱門,上層均為拱窗,頂部結構依舊為拱頂,中間由壁柱進行分割。這種做法既節(jié)約了材料,又起到節(jié)約材料的作用,整體結構看起來既華麗又輕巧,莊重森嚴,氣勢宏偉。
三、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古希臘古羅馬建筑不同之處
(一)建筑背景不同
建筑的建造背景離不開文化和哲學思想的熏陶。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影響,強調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相融合。故在建筑設計建造的時候,常常根據環(huán)境地質進行相應的布局建設,展現出人對自然的敬畏,與自然共生。
像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等西方古典建筑則是受到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講究神人同形同性,注重權力和榮耀的展示。故在建筑群中往往常能看見許多華麗的宮殿用以供奉希臘神靈,或是許多宏偉的建筑用以展現王國的雄偉。而環(huán)境對于它們來說只是陪襯關系,更多展現的是建筑本身。
(二)建筑結構不同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通常非常注重整體觀感。在整個空間中,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融合得十分和諧,呈現錯落感和層次感,建造出富有變化且獨一無二的景觀。而且中國古典建筑講究“天圓地方”,故空間布局則是按中軸線建造,注重整體的對稱感和平衡感。
古希臘古羅馬建筑則更注重建筑群的布局。采用中心式布局,在整個建筑群中心是最重要的建筑單體,其余建筑單體則是在中心點的基礎上向外延伸。而對于建筑單體則是注重圍柱式結構、拱頂式結構這些本體特色結構,以石柱為核心,針對時代特點進行建筑的設計建造和美化完善。
(三)建筑材料不同
中國傳統建筑一直以來都是以木結構為核心。在古典園林建筑中,亭臺樓閣、舫榭廊橋等基本元素大多也是用木材作為主體,輔助用以磚石、琉璃等傳統材料,完成整體建筑的建造。
而在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等西方建筑中則是以石材為主要建筑材料,配上新型混凝土等材料,形成一種獨特的設計風格,注重建筑的堅固穩(wěn)定、安全耐久。
(四)建筑色彩不同
對于古典園林建筑等中國傳統建筑,其整體色彩較為鮮艷自然。一般情況下,房屋主體以及柱梁等結構構件常常選用朱紅色等暖色調,而屋頂屋檐等則選用青灰、藍綠等冷色調。建筑色彩的不同也代表著階級不同,在設計建造中,工人往往會嚴格按照制度進行,如北方皇家園林中的宮殿等皇家建筑則是以紅、黃兩色為主,王公府邸則是選用綠色的琉璃瓦,平民百姓不可用黃色等帝王之色。古希臘古羅馬建筑則是以白色為主色調,代表著純潔和完美,給人以一種莊重之感。
(五)建筑裝飾不同
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寓意,而這也使得建筑的裝飾有著不同之處。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會被用于建筑的裝飾中。如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強大的化身,展現的是帝王之氣。故龍常常被用在皇家建筑中,而在平民百姓處則難以見到。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還有一偉大成就便是雕刻,而這一成就也經常被用在建筑裝飾方面。如在多立克柱式上,被雕刻有模仿人體的圖案;在科林斯柱式的柱頭上刻有忍冬草的樣式,而后在羅馬時期則是有混合式的柱子雕刻。這也使得柱子構件在建筑單體中的獨一無二。
四、結語
中西方古典建筑受到許多內外的不同因素的影響,形成了鮮明的差異。中國傳統建筑突出的是中國文化中的“大同”,與自然和諧相處,而西方古典建筑講究的則是不同時代的精神特點,神人同形同性。這些所形成的是不同的建筑元素、不同的建筑結構、不同的建筑裝飾。在當今的建筑設計中,這些不同之處也同樣可以借鑒完善,融合于現代建筑中,展現古典與現代的和諧。
文章來源: 《文化產業(yè)》 http://m.12-baidu.cn/w/wy/32640.html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