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社群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現(xiàn)實影響
大學生網絡社群概念界定及其行為特點
社會學認為社群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是人們按照特定關系結合進行共同活動的集體,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之一。網絡社群是“人的現(xiàn)實社會關系在網絡空間的延伸或重塑,是人的社會交往和結群需求在網絡社會的實現(xiàn),進一步突破了時空和血緣、業(yè)緣等傳統(tǒng)社會關系要素的限制,為個體基于某種共同的興趣、共識、認同實現(xiàn)聚集和交往提供了便利。
(一)形成大學生網絡社群原因
一方面滿足學習需求,高校大學生加入多種興趣小組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技術知識,以滿足自身對于知識的渴望。例如加入學習監(jiān)督打卡小組、課外戶外小組。另一方面滿足社交需求,互聯(lián)網的興起,促使原有的大學生之間的物理社交關系逐漸轉變?yōu)樘摂M空間的社交關系。
(二)行為特點
1.高關注度。根據相關數(shù)據調查,在校大學生每日觀看手機時長長達4個小時,關注社群動態(tài)長達4小時,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網絡社群動態(tài)非常關心。
2.興趣多元化。大學生群體進入大學后,沒有了高中學校和家長的管束,處于一種對外界新鮮事物不斷探索的階段。新媒介的發(fā)展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橋梁,促進了高校學生不斷加入新的社群團體。
3.活躍度存在差異性。根據不同的網絡社群特征,大學生在不同的網絡群體中也是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可以滿足需求、符合興趣愛好的群體中較為活躍,而在被動加入群體中并不活躍。
大學生網絡社群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現(xiàn)實影響
(一)大學生網絡社群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積極影響
1.促進傳播空間管理機制日益完善
隨著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傳播空間內網絡信息數(shù)量呈爆裂式增長的同時還伴 隨著質量的良莠不齊。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于2019年12月20日發(fā)布了第5號令《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都是對從網絡傳播環(huán)境內的傳播者、接受者以及網絡平臺服務者等主體的行為要求做出了相關的詳細規(guī)定。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guī)模達7.73億,占網民整體的82.2%;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注冊用戶達1.26億人,總計訪問人數(shù)10.02億人,總瀏覽量58.91億次。越來越多的網絡社區(qū)內開始走上專業(yè)化、正規(guī)化,逐步相應國家的規(guī)劃。
2.激發(fā)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
在社群傳播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校園內,大學生可以通過加入的社群及時獲取更多的信息。各種優(yōu)質的信息都在促進著高校大學身不斷進行自我傳播,主動去學習知識。在不同的社群中也存在著諸多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是指在不同的群圈中,進行社會信息傳播的具有高影響力的社會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中不斷介入,有助于傳播速度和范圍的提升擴大,使大學生的態(tài)度得到扭轉。
(二)大學生網絡社群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消極影響
1.網絡社群中大學生高度個性化的自我賦權
網絡群體與傳統(tǒng)社區(qū)相比有許多不同,網絡社群是將個體從傳統(tǒng)“個體從傳統(tǒng)的交往關系中逐漸抽離出來,從各種傳統(tǒng)群體如家庭和單位組織中獨立出來,基于自己的信仰和態(tài)度并根據自身的目標和需要決定個體定位”。這就決定了網絡社群的個體具有以個人需求為中心的“個體化”“強交互”等特性,這些特點給社群中的大學生賦予了“賦權”。在網絡傳播空間中,大學生的身份信息均被隱去,在發(fā)表言論和話題時更加的隱秘。尤其是在意見領袖的主導之下,大學生身處其中很容易在其引導下形成群體認同以及獨有的個性文化空間。
2.網絡社群背景下的教育供給側信息不對稱
學生社群的排他性,“絕緣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獲取信息不對稱。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基于血緣、地域、興趣愛好等建立起學生社群,例如:學生會、學生社團、老鄉(xiāng)會、校友群等。在社群中的人際傳播呈現(xiàn)“圈層化”的傳播特點,置身于此類有層級的圈子中,除了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得到滿足以外,還會使大學生的信息來源通道形成閉環(huán)。閉合的環(huán)狀的傳播空間,具有較強的封閉性和排他性,社群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法獲取更多的訊息,不利于后續(xù)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
利用大學生網絡社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網絡社群正在不斷改變高校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從傳播學的角度去更好的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審視傳播內容需求
首先,正視大學生對于內容的需求。大學生接受娛樂化、生活化信息高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接受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要結合大學生當前社會生活,最大程度的接地氣。其次傳播內容要有感召力,內容具有感召力,才能對高校大學生產生更強的吸引力。最后加強高校傳播媒介服務建設,充分利用高校傳播媒介的服務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高校大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要意識到傳播模式不再是單向傳播模式,而是雙向傳播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要全面開展更多雙向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好對學生群體進行引導。要逐步引導學生鑒別、使用信息,不斷優(yōu)化教育傳播方式。在革新“線下”教育傳播飯方式的同時也要不斷結合“線上”融媒體平臺,不斷產出優(yōu)質的傳播內容。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m.12-baidu.cn/w/wy/25805.html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