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高校輔導員工作現狀

作者:柴小婷來源:《魅力中國》日期:2021-10-28人氣:2809

輔導員制度發(fā)展長遠、意義重大。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政治指導員,新中國成立后的政治輔導員,到現在的高校輔導員制度,歷經近70年的發(fā)展,這一角色的發(fā)展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已成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一個重要特色?!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教育部令第24號)明確指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1]由此,處于高校學生工作最前線的輔導員群體的工作效率,不僅間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對國家教育根本任務的最終實現也具有深遠意義。

高校輔導員工作現狀

工作任務重

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指出了要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2]高校輔導員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離學生最近、和學生接觸最廣、與學生年齡最接近的一支隊伍,既能直接聽到學生呼聲、懂得學生關切,也最能了解學生實際困難、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3]可以說,高校輔導員對確保黨對大學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具有重要意義,在授業(yè)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進而引導廣大學生堅定不移跟黨走的工作,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依托,是實現大學生價值引領的骨干力量。[3]

(二)工作量大

高校輔導員的職責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yè)規(guī)劃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等9項[1],基本涵蓋了大學生除教學科研外的全部管理教育,這就決定著輔導員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目前我國高校每個輔導員平均所帶的學生為1:230[3],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1:200,部分輔導員甚至達到1:400+的比例,學生量大,事情多且雜,“什么事都可干,什么事都要干”是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要求,“上班在崗、下班在職”、“5+2”“白+黑”已經成為工作常態(tài)。在學生心中,輔導員就是全天候全方位保姆,小到學生上課遲到、選課請假,大到突發(fā)危機、意外傷害等,都要及時妥善處理。特別是面對各種突發(fā)事件,具有思維活躍、需求多樣、心理不成熟和紀律性差等特點的大學生,決定輔導員更要投入巨大精力。同時,輔導員也承擔著教學、科研、評聘職稱等方面的壓力[4]。

(三)工作變化快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高速期,也是思想空前活躍、社會價值觀日趨多樣的時期。沐浴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體制轉型而成長的“70后”、處在改革開放中期和時代科技迅猛發(fā)展的“80后”、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高速發(fā)展的“90后”以及生于經濟比較發(fā)達和網絡及信息技術井噴期的“00后”相比,思想和心理行為必然有很大變化。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輔導員就必須適應受教對象的變化,不斷更新管理和服務方式、方法。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也承擔著大學生的線上學習、線上管理、線上服務,特別是學校封閉期間,不少大學生的行為、心理都發(fā)生了變化,這種全新的情況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不小挑戰(zhàn),出現了輔導員工作中捉襟見肘、疲于應付的場面。

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自1999年教育部出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高校開始進行大學生擴招。2009年在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教育部開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調節(jié),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作為承載民族復興希望的教育事業(yè),也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對輔導員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對輔導員的高要求、學生心理行為的快速變化、學生管理的精益化,使輔導員的工作量成倍加大。[4]

(二)學校因素

高校輔導員工作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潤物無聲”的思想教育和引導,聯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實現學生管理的無縫銜接[3],具有兜底性、基礎性、難衡量和延后性的特點,無法用數字和成績衡量,也就無法在高校激烈的教育競爭中得到重視。為了保證教學和科研的發(fā)展環(huán)境,輔導員主要扮演教輔角色,大事小事只要與學生相關,輔導員都要第一時間到場,造成輔導員日常工作多處于“滅火”狀態(tài),無法有效合理的安排工作。

(三)個人因素

輔導員的大部分精力是用來處理學生“瑣碎”的日常事務,在生活保姆、心理咨詢師、學業(yè)指導師等多重身份間轉換,這種綜合性崗位本質上缺少在某一項領域深耕的精力和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形成“什么都了解,什么都不精”的狀態(tài)。有調查顯示,輔導員隊伍90%以上的人職稱或職務在講師、科級及以下,71.8%的人自認為知識儲備不足,75.7%的人提出迫切需要提升理論水平和學術修養(yǎng)[3]。輔導員的個人素質能力無法提升,也就影響工作的效率。

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效率的途徑

加強培訓,提升輔導員的職業(yè)認同。

教育部門應針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狀,充分發(fā)揮高等院校的條件和優(yōu)勢,重點從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力、心理素質、創(chuàng)新和科研能力方面,通過脫產、半脫產、網絡等多種形式,有計劃、有步驟的執(zhí)行輔導員培訓計劃[5]。高校要尊重輔導員工作、正確認識輔導員的“理想筑夢者”身份,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特點。大力宣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涌現出來的輔導員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4],增強輔導員的職業(yè)歸屬感。

明確職責,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社會認知問題,確保我國高校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基礎前提,而輔導員處于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社會認知教育引導的最前沿,充分發(fā)揮輔導員的力量,對高校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高校要提高校醫(yī)院、保衛(wèi)處、后勤處、教務處和心理中心的聯動,明晰輔導員的思想引領主責主業(yè),卸掉輔導員“萬金油”的身份。同時,高校應該探索適合輔導員發(fā)展的更合理、更公平的職稱評定和晉升渠道,改善輔導員地位低、收入少的局面,解決輔導員編制[6],提升輔導員職業(yè)認同感,避免輔導員工作的倦怠,從而提高輔導員工作效率。

合理定位,踐行終身學習理念。

輔導員自身應明確角色定位:學生的“思想奠基者”和“學生管理者”,增強工作中做減法的技能,主動設置工作邊界,對超過自身能力范圍和工作范疇的事務要及時做好轉介。提升時間管理的能力,善于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找到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儲備具有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學科的寬口徑知識,使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向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同時,輔導員要不忘初心,用行動踐行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善于從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尋求工作的價值,學會自我調節(jié),自我減壓,合理規(guī)劃自身職業(yè)。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方向的“指南針”,是保證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輔導員工作效率的提高,對于應對新的發(fā)展形勢、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有著重要意義。輔導員工作效率的提升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提高輔導員工作效率,才有機會建立一支高質量、高水準的高校輔導員隊伍。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m.12-baidu.cn/w/wy/25805.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