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性教育-教育論文
現(xiàn)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性教育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雙對叨)曾說過一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康而又沒有缺陷的嬰兒,把他們放在我所設計的特殊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我可以擔保,我能夠把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擇的任何一類專家一一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商界首領,甚至是乞丐或竊賊,而無論他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職業(yè)和種族是什么。該言論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但是面對我國當今出現(xiàn)的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包括價值觀的扭曲、道德的淪喪、人性的缺失時,社會各界都毫無意外地把苗頭直指向教育。甚至目前在網(wǎng)絡上議論的沸沸揚揚的“錢學森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質疑:為何一個泱泱大國13億人口辦了“精英教育”應試教育、這么多年,卻出不了杰出的人才?究竟我們的教育出了什么問題?教育為一定的社會服務,教育有為社會服務的責任。這是大家的共識,但是不是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社會?如果一旦這樣認為,那么其造成的危害是可怕的,簡直是災難性的。我們的應試教育,就是這可怕的災難之一??梢赃@樣說,應試教育是錯誤認識教育目的造成的一種必然結果。由此我們才有可能對教育進行正確的改變,也才能對教育如何改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教育在今天最需要做的是,改變我們成年人眼中無“人”存在的現(xiàn)狀,使我們的教育恢復“人性”。一、認識以及重視“人性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所謂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是在一定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何謂人性教育?簡單地講就是要教會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叭诵浴毕鄬τ凇皠游镄浴倍?,人也是一個物種,而人之所以能與動物區(qū)分開,正在于人能夠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漸漸去除身上的動物性而形成有助于人類發(fā)展的秉性,這些秉性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雖然文化有所差別,但大家都是人,所以,在教育的時候雖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幫助孩子塑造人性。 20世紀70年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文獻《學會生存》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幫助人們在各個不同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自此以后,包括前蘇聯(lián)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的學者紛紛提出“學校的人性”“教師的定位”和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等主張,用各種方式號召“將人性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部過程和因素中?!比缃襁M入21世紀的中國進行以貫徹“素質教育”和強調“人本主義”思想為宗旨的教育改革,雖然順應了世界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潮流,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針對性。但因為過分注重了知識性教育,而少了人性與道德的教育,使得整個學校教育進入了個國人無法回避而又不得不承認的應試教育誤區(qū)。二、"人性教育”需要有“人性”的教育環(huán)境古語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币粋€人只有在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中方能成為健康的人。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惡化的教育環(huán)境讓我們一再擔憂。而作為教育資源中最基本、最具能動作用的因素一一教師,其“教師道德”的大滑坡、“教師愛心”的淪喪成為教師素質中最大的問題。曾經(jīng)是一片凈土的校園,而今也變得不再安寧,不再純凈。教育要培養(yǎng)人,首先需要尊重人。當教師剝離了對學生人性和人格的尊重,他或她的教育行動便同時剝離了教育性,教育行動的教育性是奠基在人性和人道的基礎之上的。正是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中缺少了“人性”,才導致今天許多違背人性的行為發(fā)生。同時我們遺憾地分析卻又不難發(fā)現(xiàn),在許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中,教師已經(jīng)沒有了自主的教學權利和自由發(fā)揮的天空,他們的教學充滿了失敗卻又要由他們負起責任。很多教師已經(jīng)打不開瞭望世界的窗子,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與沖動,失去了嘗試成功的勇氣與主人公的感受。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我們的老師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缺乏人性,地位低貶,能帶給學生幸??鞓穯幔吭谶@樣的教育、這樣的學校“熏陶”下,學生還會心靈健康、人格健全嗎?三、“人性教育”需“終生化” 國際發(fā)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中對終身教育做的定義:“終身教育這個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體大于部分的總和,世界上沒有一個非終身而非割裂開來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換而言之,終身教育并不是一個教育體系,而是建立一個體系全面的組織所根據(jù)的原貝0,這個原則又貫穿在這個體系的每個部分的發(fā)展過程之中?!睂τ诮K身教育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yǎng)的總和”,它指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終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及各個方面的教育活動。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對于當代世界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變遷,終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斷發(fā)展。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其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一一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對終身教育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做了進一步的揭示。終身教育固然要重視使人適應工作和職業(yè)需要的作用,然而,這決不意味著人就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職業(yè)需要之外,終身教育還應該重視鑄造人格、發(fā)展個性,使個人潛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可見將人性教育納入終身教育的范疇,必將為人們指出了一條自我完善的嶄新之路。四、改變教育評價機制,促進"人性教育” 教育評價機制是關乎教育成敗的關鍵。成功的評價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性,使人可以獲得生命的新生,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從而圓滿地完成生命的歷程。而失敗的評價扼殺精神,壓制人性,使被抑郁的心靈能量轉成對自身乃至對社會的破壞力量,這是一種可悲的結果和教育的重大失敗。我們的先哲早已給我們提供了積極的、人道的評價機制的原則。在這種原則下,許多被教育者人性得以充分的解放,從而把自身智慧發(fā)揮到極致,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道家的“恬淡”、“外其身而身存”;儒家的“仁”,“仁者愛人”;佛家的“無我”、“大悲心”,無一不是對生命給以人道的尊重和評價,從而贏得了我們民族的自信。歷史事實證明,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因為他們善用評價機制。而現(xiàn)在的教育評價機制不多,以考試制度為主單調唯一的評價機制教條地扼殺了教育的活力、壓制了被教育者的天性與創(chuàng)造力。因此只有逐步的完善教育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人性教育”。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根本意圖在于喚醒學習者內(nèi)心的價值意識和價值理性,進而使其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遵循一定的價值原則去行動。教育應該是要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潛力,就要讓他們理解做人的價值與道理,與此同時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更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去呵護生命的尊嚴,讓我們的教育回歸“人性” 。
欄目分類
- 四川高原地區(qū)民俗文化符號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的應用研究
- 舞蹈戲劇的現(xiàn)代美學意義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職舞蹈課程教學探究
- 舞蹈生態(tài)學視域下布努瑤銅鼓舞的舞蹈形態(tài)分析 ——以南丹縣王尚小學銅鼓舞表演為例
- 中國古典舞中“氣息”的運用——以古典舞《點絳唇》為例
- 初級中學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體育舞蹈公共課的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
- 高校學前教育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課程教學實踐路徑研究
- 論舞蹈鑒賞中“在場”的獨特價值與 VR 技術的影響
-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旌鲜轿璧附虒W探究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