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子哲學中的模糊思維
老子是我國春秋末期的哲學家,姓李名耳,人稱老聃。老子哲學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名著《老子》中。《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分為上篇道經(jīng)和下篇德經(jīng),文約義豐,雖只有五千言,但卻是多重話語交織的思想流變體,不僅在哲學層面是宇宙觀、認識論、社會歷史觀、人生觀等多方面內容整合的復合系統(tǒng),而且其思維的觸角延伸到了政治、軍事、管理、養(yǎng)生等眾多領域,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老子的哲學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典型代表,具有鮮明的中國哲學特點?!独献印肺谋静捎昧水敃r歌謠形式,是用韻文寫出的哲理詩,它作為極其復雜的矛盾思想體,和《莊子》、《易經(jīng)》并稱“三玄”,為后人所推崇。老子也因《道德經(jīng)》而成為中國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哲學也被道家作為正統(tǒng)哲學。因此對于老子哲學和《道德經(jīng)》的研究歷來就十分豐富,學術界對這種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是紛繁復雜,而本文就是在這種復雜的研究背景下,力圖用一種新的角度和思維方法去研究老子哲學,從中挖掘出“模糊思維”這個新的概念,并闡述之,說明之,以豐富這一方面的研究,闡釋中國哲學區(qū)別于西方哲學求真的求善傾向。
一、從“道”開始的模糊思維
老子哲學體現(xiàn)在《道德經(jīng)》中的“道”通為一的整體宇宙觀,以“為道”為目的的認識論,以“反者道之動”為核心的辨證方法論和“自然無為”的道德修養(yǎng)論。而這其中模糊思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在一部《道德經(jīng)》中,無不見模糊思維的影子所在,從而也無處不體現(xiàn)中國哲學的模糊性和深刻性特點,因模糊而深刻,因深刻而模糊,二者相得益彰。
《道德經(jīng)》第一章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①”首先便把一個模糊的概念“道”擺在了我們面前,以至于我們讀完整部《道德經(jīng)》都不知道“道”的確切涵義,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又是大“道”無形,這使得我們對“道”的理解始終處于一種模糊狀態(tài),可謂是仰之愈高,探之愈深,從而體現(xiàn)出了《道德經(jīng)》的巨大魅力所在,也體現(xiàn)出其深邃性所在。因而自《道德經(jīng)》問世以來,各種注本不斷,至今仍有許多大師級人物“沉迷”其中。
這種模糊思維無疑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讓后人從中體會到一種思維之美,思考之美,從而豐富了民族文化,繁榮了文學哲學。老子使用了很多象“道”一樣的含混性概念,對許多概念并不給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真正做到了“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正是這種不明確和不清晰的界定,使后人思維在閱讀領悟中從有限上升到無限,拓展了思維空間,形成了一種關于境界的領悟學說,開創(chuàng)了傳統(tǒng)中國讀書人的境界論,從而也在真正意義上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人合一”境界奠定了理論根據(jù)和泉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和中國哲學傳統(tǒng)的“窮天人之際,能古今之變”目的是暗然相合的,極其鮮明的展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深刻性和模糊性。
因此,老子哲學中的模糊思維從“道”開始,而又以“道”結束,“道”在恍惚間,“道”在剎那時,它猶如所謂人的第六感一般,實實在在的存在,卻又是地地道道的摸不著、看不著,予人以不確定和不清晰的模糊感覺,并根據(jù)這種模糊去判斷和分析世界,將之作為一種改造世界的思維方式,在個體內心與外界世界的和諧統(tǒng)一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模糊思維之于人類思維
(一)模糊思維之于自由主義思維
老子哲學中的模糊思維給后人一種朦朧的美感,讓人產(chǎn)生一種不可琢磨的意境,開發(fā)了人類思維,同時也為人類在面臨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提供了思維方案,讓人類自己把自己解脫出來,達到《笑傲江湖》中的“無招勝有招”境地,從而讓人性心性自由發(fā)展,基本開創(chuàng)了近代“自由主義”和“模糊數(shù)學”,成為其依據(jù)。
《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钡诙逭略疲骸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钡谌耪聦懙溃骸拔糁靡徽?,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一正。②”這些無疑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模糊的“虛無”、“太虛”境界,讓人從中領會到一種為理想和目標而自強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這種模糊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讓人不氣餒、不放棄,始終為一個模糊但又是確切的目標而奮斗,讓人很從容而自由的去奮斗和努力。
近代自由主義發(fā)展,如哈耶克所提出的“自生自發(fā)的秩序”和經(jīng)濟學中所謂“看不見的手”,其本質而言,仍是一種如“道”般的模糊思維概念的體現(xiàn)。經(jīng)濟學中的“看不見的手”,無形而無狀,卻無時無刻不在對經(jīng)濟生活和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道”亦是如此,無形無狀,其功效亦是無時不有。近代自由主義的發(fā)展其原初的目標不在于求真,而在于求善,意在通過一種天然的態(tài)度和秩序求得善治所在。每個個體都在為自己個人模糊而又相對確定的目標而奮斗,而整體來說又是一個有序的過程,這是“道”的力量,這是模糊的力量,也是所謂自由主義的力量。
(二)模糊思維之于模糊數(shù)學
其實,在一般人的思維方式中,本來就很難有一個確切的或者說是清晰的方向和目標,我們對于未來往往處于一個模糊的思維方式中,只知其有,未知有何。而老子哲學中的這種模糊思維,正是符合這種普通的心態(tài)和實際生活的現(xiàn)實的。
近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雖然是以確定性和清晰性為特征的,但是隨著極限理論和立體空間的引入,數(shù)學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那就是越來越依賴于模糊的預測和對未來發(fā)展的一種不確定思想。尤其是極限理論就是力求在不確定的基礎上求確定,在不清晰的基礎上求清晰,將一個無限接近而又不能接近的數(shù)予以達到,從而解決了一個從模糊到確定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建立在模糊的思維基礎上的。
這正如“道”之于現(xiàn)實,從模糊走向現(xiàn)實,道法自然,達到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和和諧,將內心之道外向化,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歸究起來,西方哲學的求真?zhèn)鹘y(tǒng)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模糊數(shù)學的出現(xiàn)恰恰證明了這一點,這就需要一個求善的結合,而由“道”而來的善治過程正好彌補了這一點。因此,未來數(shù)學的發(fā)展應該是一個中西結合的方向,努力的在求真和求善上找到一個契合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模糊思維之美
(一)大美之模糊思維
真正的美,永恒的美產(chǎn)生于模糊,產(chǎn)生于善,確定的和清晰的只能做經(jīng)濟人,全知全智全能的計算著一切的利益得失,這雖然有一種確定的小美和短暫的清晰之美,但卻不是傳統(tǒng)中國世人的追求所在,也并非是大美之所在。美分大美小美,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確定的為小美,模糊的為大美,老子哲學中的模糊思維是為大美,老子哲學是為大美。
我們的心態(tài)一直認為一種頓悟的,不能清晰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境界,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正是此理。老子哲學中的模糊思維正是在道的基礎上達到一種“本來無一物”的模糊境界,從而構筑了中國哲學中的一派之流和中華文學的“朦朧體文學”基源?!安谎灾蹋瑹o為之益,天下希及之。③”(《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這種“?!本统蔀榱耸廊俗非蟮哪繕?。
永恒的永遠不是你能掌握的,正如你的影子,永久跟著你卻模模糊糊不可及。煙漫迷霧的山水,讓人頓覺一種飄渺的美感,千古騷人墨士無不沉醉其中,三大國粹之一的中國畫就常常使用這種方式予人以美的享受和感覺,構建起一個整體的、有機的和連續(xù)的境界,這一點是西方哲學永遠無法達到的。模糊思維,在每一個傳統(tǒng)中國人內心都潛藏著,但往往我們覺得理性為美,所以予以壓制,然后把潛意識中那種朦朧的模糊狀態(tài)始終作為我們的向往所在。
《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六章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④”那誰能知道誰能知呢?這是模糊的?!靶叛圆幻?,美言不信”、“知我者希,則我者貴”、“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在這些言語中,我們無不感到一種思維的厚度和深邃,讓人難以超越,只能仰視,從而成為了一種經(jīng)典。正如電視劇《上海灘》,劇情并無絕妙之處,但當聽到“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時,人人為之動然。模糊經(jīng)典之美,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模糊心境下的學者之美
做學問其實就是一個美侖美奐的模糊陷阱,學術研究中有很多令人心曠神怡的東西,真正入境的人縱橫于其中,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約翰·密爾,從《理想國》到《正義論》,你能自由汲取。其中的甜美境界,猶如登華山之巔,縱論天下,真是不亦快哉之事,足以讓人領略心境和精神的極度釋放帶來的模糊舒適。
但是這種美侖美奐的背后包含著一個極大的陷阱,目前我們處于一個轉型時期的世態(tài),純學術研究的社會價值處于一種靜態(tài)慢生在轉換范疇,因而在資金物質方面會十分匱乏,你一旦進入這個美侖美奐之城等于進入一個相對貧乏的地方,這無疑是個陷阱,讓獻身學術的人不得不縱身跳進去。其中艱辛,唯深入者可知。
真的學者,抱著模糊之思維,以“道”之精神,去深入,去不顧一切的跳進去;真的學者,敢于把內心的模糊和朦朧境界發(fā)揮出來而不去顧及所謂確定的金錢或者清晰的利益;真的學者,是能把確定的外界物欲內化在內心的模糊心境之中的大智慧者!
老子哲學中的模糊思維會隨著《道德經(jīng)》而一直流傳,繼續(xù)影響國人的思想和行動。而且在新世紀它必將走向世界,為全世界的人所共賞析,煥發(fā)出新的風彩,不斷彰顯著它的模糊性和深刻性,也不斷警示著我們去求善求美,達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注 釋:
①.參見《老子》第一章,詳見張震點校《老子•莊子•列子》,岳麓書社2006年11月第2版第3頁;
②.參見《老子》第十六、二十五和三十九章,詳見張震點校《老子•莊子•列子》,岳麓書社2006年11月第2版第6、8、11頁;
③.參見《老子》第四十三章,詳見張震點?!独献?#8226;莊子•列子》,岳麓書社2006年11月第2版第12頁;
④.參見《老子》第五十六章,詳見張震點?!独献?#8226;莊子•列子》,岳麓書社2006年11月第2版第15頁;
參考文獻
【1】【美】威爾•杜蘭特:《哲學簡史》,梁春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4年版;
【2】【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
【3】梁小民《小民說經(jīng)濟》,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頁;
【4】成世學《概率統(tǒng)計》(經(jīng)濟學基礎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5】楊壽堪等編著《西方哲學十大名著導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6】.張震點校《老子•莊子•列子》,岳麓書社2006年11月第2版。
欄目分類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