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視新聞動態(tài)取材方式
電視新聞的取材方式對電視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力,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取材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電視新聞改革的需求,在電視技術支持不斷升級完善的情況下,電視新聞動態(tài)取材方式已經成為熒幕上的主流。訪談、目擊、電話追蹤等動態(tài)取材方式緊緊抓住群眾的新聞關注點。電視新聞動態(tài)取材方式提升了電視新聞質量,能夠津貼觀眾需求,在推動電視新聞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訪談
訪談是電視新聞動態(tài)取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訪談方式能夠實現(xiàn)新聞內容的“多信息源”,訪談過程能夠提升新聞的觀眾親和力。訪談是一種日常可見的“交流方式”,通過訪談能夠拉近新聞與觀眾的距離,在正能量宣傳、典型案例宣傳新聞信息中,通過訪談的方式能夠將刻板、僵化的宣傳模式轉變?yōu)樯鷦屿`活的對話,通過被訪談對象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最真是的內心情感表達來提升群眾宣傳內容的理解,更好的幫助觀眾了解新聞內容。
訪談取材形式實際上將普通人推上了熒幕,也就是實現(xiàn)了讓群眾開口說話。電視新聞節(jié)目通過訪談取材的形式搜集的信息是多樣化的,但是不一樣的聲音代表了社會中不同層次群眾、群體的價值觀與利益追求,相對于傳統(tǒng)的“解說貼近鏡頭”的模式能夠更好的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貼近真實生活。
二、實證
當前,實證取材方式主要運用于存在爭議性的事件中。實證的過程是對新聞主體內容的承載。頗受大眾關注的食品安全話題、日用品安全話題是應用實證最為普遍的新聞領域,通過與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專業(yè)實驗室的合作對存在的爭議性問題進行證實,澄清存在的“安全謠言”或提醒觀眾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圍繞“315”主題系列報道中,各檔新聞欄目都普遍采用實證的方式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辨、證實。通過實證方式能夠幫助觀眾分辨是非曲直,增強電視新聞的可信性,提升節(jié)目收視率。
三、追蹤
追蹤報道是根據(jù)事件的發(fā)展進度、事態(tài)轉折進行全面的報道。電視新聞的追蹤取材方式往往會對事件進行詳細的報道、跟進。相比其他方式的新聞取材,追蹤報道能夠對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進行介紹,并且能夠對事件產生的原因、問題處理進度進行全面、詳細的報道。
追蹤報道對事件的完整性有較高的要求,在追蹤尋訪過程中可能耗費數(shù)月、跨越多省,由此來確保跟蹤報道的翔實、深入。電視新聞跟蹤取材方式在紀實方面能夠始終堅持客觀原則,在大型紀錄片、專題報道方面追蹤取材方式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通過追蹤報道,觀眾能夠對新聞事件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對吸引觀眾具有重要意義。
四、電話采訪
電話采訪主要是利用聲音這樣一種“準形象素材”對信息進行采集的方式。聲音所傳遞出的信息是新聞的重要載體,是客觀存在事實的反應。雖然當代紀實理論講聲畫一體、視聽同步作為衡量新聞節(jié)目質量的重要標準,但是在實際的電視新聞取材過程中,部分受訪者受到主觀意愿影響或客觀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無法正視新聞鏡頭,在此類情況下電話采訪能夠確保第一時間接觸到事件參與者,了解事實情況。
此外,在部分突發(fā)災難事件的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入第一線進行采訪,難以在第一時間發(fā)揮圖像,由此也能夠通過“見聲不見人”的電話采訪方式來了解情況。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后,受到通訊基礎設施損壞的限制不能夠第一時間傳輸圖像信息,只能利用聲音來進行信息傳遞。實際上,電話采訪拓寬了新聞畫面的表現(xiàn)渠道,以聲音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來進行信息采集。
五、現(xiàn)場報道
現(xiàn)場報道的過程實際上是記者講“目擊”轉變?yōu)椤笆聦嵔庹f”的過程?,F(xiàn)場報道的開展對記者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現(xiàn)場報告過程中記者的語態(tài)、語速、個人意識是否能夠把握準確是現(xiàn)場報道質量的關鍵?,F(xiàn)場報道中,現(xiàn)場記者需要突出報道的新聞性和臨場感,對于現(xiàn)場記者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F(xiàn)場報道中,記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結果是什么”等關鍵問題,并伴隨著鏡頭的調度進行現(xiàn)場解說。
現(xiàn)場報道能夠以“第一時間”、“第一動態(tài)”的方式對事件進行報道,傳遞新聞信息。此外,現(xiàn)場報道這一重要新聞動態(tài)取材方式已經成為了檢驗記者專業(yè)素質能力、電視欄目綜合能力的關鍵要素?,F(xiàn)場報道所展示的視覺沖擊、聽覺沖擊是其他取材方式無法替代的,由此也奠定了現(xiàn)場報道在電視新聞中的地位。
六、隱形采訪
隱形采訪是一種頗具“爭議性”的采訪方式,隱形采訪也被稱之為“偷拍”,在不告知被拍攝對象的青蝦進行采訪和拍攝。隱形采訪在記者探索事情真相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隱形采訪在記錄事實真相、場景原貌、真實人物關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焦點訪談》欄目中,隱形采訪在批評性、揭示性題材中普遍應用。隱形采訪取材方式實際上是屬于“曝光”,在隱形采訪過程中如何把握采訪的角度與當事人曝光的“度”至關重要,通過隱形采訪真實記錄社會存在的問題、民生關注熱點能夠引發(fā)強烈的社會反應,突出反映當前在政務建設、教育工作、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七、目擊
目擊式取材方式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新聞界學者形容目擊式取材方式是一種“天上掉餡餅”的取材方式。但是,電視新聞記者是否具備“接餡餅”的專業(yè)能力是影響目擊取材質量的關鍵。
目擊式取材方式不僅僅要求記者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新聞,還必須用精確的畫面對事件進行記錄,確保目擊時新聞的視聽優(yōu)勢,憑借目擊式新聞報道的偶發(fā)性、即興性、震撼性來吸引觀眾。目擊式新聞內容是發(fā)生在觀眾日常生活中的,能夠吸引觀眾注意力。與此同時,目擊式新聞需要記者能夠深入群眾生活第一線,借敏銳的新聞洞察力來挖掘新聞、記錄事件。
結論
電視新聞改革步伐的推進使得動態(tài)新聞取材方式成為了電視新聞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擊、現(xiàn)場采訪、隱形采訪等方式的出現(xiàn)為電視新聞節(jié)目質量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上述所列舉的動態(tài)取材方式,在突出電視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社會性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動態(tài)取材方式的應用對電視新聞工作者個人素質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電視新聞取材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將為電視新聞發(fā)展注入巨大推動力。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m.12-baidu.cn/w/qk/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