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暗戀桃花源》對布萊希特“間離效果”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電影文學
《暗戀桃花源》是臺灣導演賴聲川的話劇作品,于20世紀80年代上演。全劇通過“戲中戲”的敘事手法,講述了兩個完全不相關的故事,一個是戰(zhàn)爭時期的現(xiàn)代愛情劇“暗戀”,一個是古裝家庭情感劇“桃花源”,兩個故事發(fā)生在不同的時代和環(huán)境,卻交叉演繹出了不同凡響的戲劇效果。
德國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提出的“間離效果”是指將觀眾疏遠于戲劇,要求演員與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演員要高于角色?!伴g離效果”不僅要求演員在表演的時候不能完全融入角色,更要觀眾在觀看戲劇的時候脫離演員的表演,而要看到演員表演的深層含義。話劇《暗戀桃花源》在整體結構上運用了“間離效果”,導演有意打破傳統(tǒng)戲劇的結構,防止觀眾入戲,甚至要求演員也不能入戲,與角色本身保持一定距離。
一、對“間離效果”的借鑒
《暗戀桃花源》在創(chuàng)作上加強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關系,通過在舞臺上設置一系列干擾性的因素,成功地將觀眾的情感和劇情分離開來,臺上的演員不得不脫離角色以劇中“演員”的身份去對話,觀眾也隨之跳出劇情,不能完全去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這正是借鑒了布萊希特所倡導的“間離效果”。
戲劇開始是“江濱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分別時的場景,舞臺上真實的表演和場景讓觀眾仿佛跟隨演員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年代,但是這個時候,排練此劇的“導演”突然走了出來,并大聲呵斥兩位演員的表演不到位,臺下的觀眾也隨之突然被拉出剛才感人的一幕,導演通過這樣的設計讓觀眾意識到原來舞臺上是一個劇組在排練一個話劇,而臺上的演員,都是都是具有“雙重”身份的演員,在《暗戀桃花源》中,他們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演員,而在“暗戀”劇組,他們又代表的是“江濱柳”和“云之凡”這樣的角色。和“暗戀”劇組一樣,“桃花源”劇組在排練的過程中也總是出現(xiàn)各種差錯,原因是劇組的道具總是出現(xiàn)問題,不是場工把道具送錯地方,就是美工沒有按照導演的要求設計布景。兩個劇組各自遇到麻煩,又相互影響,使得排練的過程斷斷續(xù)續(xù),觀眾在此期間會把注意力放在兩個劇組之間如何調解矛盾、導演如何排戲等劇組外的情節(jié)。這就要求舞臺上真正的演員無論是在呈現(xiàn)任何一種“角色”,都要時刻拿捏和把控這個角色,表演的時候不能入戲太深,但同時又要表現(xiàn)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也就是運用“間離效果”的方式去表演,同時導演通過這種方式又將觀眾被動的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觀眾無形中也會用更加平和和理性的心態(tài)對看待這場表演,這對于“間離效果”的展現(xiàn)至關重要,也是賴聲川導演對劇本和演員要求的進一步提升。
當“暗戀”劇組的“導演”走下舞臺,“江濱柳”和“云之凡”再次回到舞臺上排演戲劇開場的一幕時,另一個劇組“桃花源”突然出現(xiàn)在舞臺上并打斷了他們的表演,觀眾和演員再次被兩個劇組之間的爭吵被動的從“暗戀”劇組中抽離出來,這次“間離效果”的運用更為巧妙,賴聲川導演通過兩個劇組之間的戲劇沖突來展現(xiàn)的目的是再次提醒演員要表演角色,但同時又要把控角色,觀眾也要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和理解戲劇。使得戲劇舞臺上呈現(xiàn)了如夢如幻的效果,從而產生了多種人物身份,豐富了戲劇的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
二、對“間離效果”的突破與超越
賴聲川導演借鑒了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同時為了讓《暗戀桃花源》更加適合東方人的口味,他也大膽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了這種戲劇模式。
《暗戀桃花源》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戲中戲”結構,即兩個不同時空、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疊加到一個戲劇舞臺中。這兩個不同的劇組看似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是導演通過巧妙地安排與組接戲劇結構,使本來看似混亂無序的戲劇形成了新的沖突,并且自然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形成了一種悲喜交錯的特殊效果。這種效果的第一層是“暗戀”和“桃花源”這兩個劇組在表面上所傳達的情緒,將現(xiàn)代的愛情悲劇和古裝喜劇結合,形成悲喜交錯的效果。雙層悲喜劇的第二層則是這兩部戲內部所蘊藏的悲喜成分?!鞍祽佟彪m然是一部愛情悲劇,但正是男女主人公年少時的情感在戰(zhàn)火中始終駐扎在記憶里,成為他們回憶中最美好的部分。而“桃花源”,則是以一種夸張的形式表現(xiàn)喜劇氛圍,但是其內在仍然是表現(xiàn)一種悲劇性,桃花源只是他們內心的一個寄托。
穿插在兩個劇組之間的尋找“劉子驥”陌生女子的角色設置,則是賴聲川導演對布萊希特“間離效果”更為高級的運用——實現(xiàn)了戲劇的“雙重間離”效果。一方面,這個陌生女子分別與兩個劇組成員的對話,打破了原有劇組的敘事空間和模式,將觀眾從“暗戀”和“桃花源”兩個劇組中抽離出來,使之陌生化;另一方面,她作為脫離兩個劇組之間獨立存在的個體,使整個戲劇變得陌生化,觀眾通過這個女人可以加深對兩個劇組所構成的戲劇結構的理解。
“暗戀”和“桃花源”這兩個劇組的演員在舞臺上同時演出的場景,是《暗戀桃花源》這部戲劇最緊張的部分。舞臺的一側是“暗戀”劇組中年老的江濱柳在病床上等待云之凡的歸來,另一側是“桃花源”劇組中的老陶在桃花源里與長相酷似春花、袁老板的一對男女討論著“要不要回武陵”的問題。兩個劇組無論是在臺詞、情節(jié)還是演員的表演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種交叉演繹的方式,將整部劇的“悲喜效果”和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完美的融合起來,戲劇沖突隨著劇情的深入也不斷發(fā)生改變,而觀眾也會隨著舞臺上戲劇沖突的不斷改變而轉移注意力,很難進入單個劇組的情感,從而保持一種獨立的狀態(tài)?!栋祽偬一ㄔ础肪褪菍⒁粋€主題不斷轉換成多個線索,從多個方面的立體構建,多層面、多角度的展現(xiàn)在舞臺上。賴聲川導演所運用的“間離效果”加“劇情融合”的這種高級的模式,正是對布萊希特“間離效果”的改革和超越。
三、結語
賴聲川說過:“我的作品中一直有拼貼的概念,其實劇場本身就是‘拼貼’的藝術?!一ㄔ础性S多華麗的東西,不斷掉下來,落在‘暗戀’當中,‘暗戀’的感覺、視覺、內容、思想,都是這些東西?!睂а萃ㄟ^對布萊希特“間離效果”的借鑒與超越,將《暗戀桃花源》打造成了一幅真實和虛幻、現(xiàn)實和過去、悲和喜的多重畫卷,觀眾不僅僅作為一名看客,而是通過不斷地觀察、感受和反思,去理解戲劇背后的現(xiàn)實意義,這也是戲劇作為一種小眾藝術的的最終目的。
無論是作為戲中的“漁夫”和“春花”,還是作為他們的扮演者,甚至作為臺下的觀眾,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那個“桃花源”,那么這樣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究竟存在嗎?或許答案就在我們心里。在這個關于“尋找”和“烏托邦”主題的戲劇里,導演正是將不同時空中的片段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的線索。兩個被導演“間離”了的劇組碰撞交融,共同深化了觀眾對于主題的理解,賦予了《暗戀桃花源》更加飽滿的藝術內涵。
本文來源:《視聽》:http://m.12-baidu.cn/w/xf/9501.html
- 舞蹈生態(tài)學視域下布努瑤銅鼓舞的舞蹈形態(tài)分析 ——以南丹縣王尚小學銅鼓舞表演為例
- 舞蹈生態(tài)學視域下布努瑤銅鼓舞的舞蹈形態(tài)分析 ——以南丹縣王尚小學銅鼓舞表演為例
- 中國古典舞中“氣息”的運用——以古典舞《點絳唇》為例
- 初級中學開展體育舞蹈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體育舞蹈公共課的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
- 高校學前教育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課程教學實踐路徑研究
- 論舞蹈鑒賞中“在場”的獨特價值與 VR 技術的影響
-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旌鲜轿璧附虒W探究
- 淺談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影響
- 舞潤心靈:沉浸式美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策略 ——以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