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在紀錄片中的表現(xiàn)作用
作為影視美學中,以“紀實”為主要創(chuàng)作核心的影視藝術形式,紀錄片需要客觀真實的畫面語言來記錄表現(xiàn)對象。近年來隨著《人生一串》、《風味人間》等優(yōu)秀紀錄片作品的出現(xiàn),將普羅大眾的視線聚焦于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之上,既實現(xiàn)了真實客觀的內容核心,又在解說語言上推陳出新,打破了傳統(tǒng)記錄式的解說風格,采用多元化的符合當下時代語境的熱詞用語,營造出一場視與聽的影視美食文化盛宴。
紀錄片中聲音的出現(xiàn)讓作品從“冷冰冰地說話”邁向了更加積極的表述方式,成為了一種更加直觀有趣的藝術形式。紀錄片電影中的解說詞就是有聲電影發(fā)展下誕生的元素,在紀錄電影中的敘事功能與表情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自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紀錄電影的基本模式就是“畫面+解說”的有機結合,而畫面發(fā)揮著較強的表現(xiàn)作用,解說詞往往充當著輔助畫面敘事的角色。如今,隨著新媒體平臺的不斷完善,多部美食紀錄片在新媒體領域中的不斷爆火,引發(fā)了更多的關注。碎片化、扁平化作為新媒體領域的兩大特點也同樣影響到記錄電影的發(fā)展,人們不再只關注于畫面的精美,更加注重解說詞對于畫面內容本身不同的解讀與內涵。記錄片種類繁多,但是不論是何種類型的紀錄片,解說詞作為一種傳遞情感、烘托氛圍的重要元素,既可以豐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又可以保證影片的質量。在承擔完善敘事、抒情表意、解釋說明、轉場過渡以及對紀錄片人文價值提煉升華等方面,實現(xiàn)紀錄片在藝術領域探索的不斷深化。紀錄片作為一種真實反應時代背景與社會現(xiàn)實的藝術形式,有著較強的文獻研究價值,通過細致入微的語言刻畫出一個時代,解讀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于研究具有極大地作用與意義,而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媒介,解說詞本身具有的文學價值也具有著重要作用。
畫面與聲音的相輔相成是造就一部優(yōu)秀影片的重要條件,作為非虛構的影視藝術形式,作為“表”的畫面最為客觀地提供了拍攝對象的真實性,而作為“里”的解說詞,則需要對畫面的缺失部分進行補充,在敘述與描寫中強調出細節(jié)。解說詞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作用,筆者將會結合自身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對其表現(xiàn)作用進行探究。
解說詞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作用
創(chuàng)作意圖的解說詞表現(xiàn)作用。1.解說詞在紀錄片中的敘事功能。當一部紀錄片為了更加細致地刻畫一個形象,僅僅由畫面來展現(xiàn)是不夠的。畫面可以直觀的表達此刻,卻無法向觀眾詳細介紹出過去。在劇情片中我們可以借他人之口,根據(jù)臺詞給出的信息逐步完善他的確切形象,那么在紀錄片中,就由解說詞來充當這個角色。
2.解說詞對畫面意義的延伸。解說詞可以向觀眾展示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對整個敘事邏輯進行補充說明。畫面可以從各種角度出發(fā),對被攝對象進行全面的展現(xiàn),但是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需要將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jié)放大,這就需要解說詞來幫助觀眾加深理解。例如在《人生一串》中“皮的滋味兒,筋的彈性,烤得焦香,鹵得回甜,會讓你忘記整個世界,眼里只有一條連骨的大筋,旋轉,跳躍,逼著你一口撕扯下來,狠狠咀嚼,再灌下整杯冰啤,嗝,舒服”。紀錄片中只用幾句話就描繪出了鏡頭無法呈現(xiàn)的對于食物的真實體驗,可以看出,解說詞不僅在敘事角度進行文學性地描寫,同時還將有助于受眾對畫面表述出來的直觀意義進行延伸。
3.解說詞實現(xiàn)畫面空間的銜接。由畫面展示一個直觀的感受,接著再根據(jù)解說詞解釋拍攝對象的過去與當下的發(fā)展,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空間??缭綍r空,解說詞可以連接兩個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將二者緊密聯(lián)系,組成一個全新的敘事空間。既可以讓觀眾在分秒之間跨越萬水千山,又能領略不同人情風味,視野更加廣泛,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更加明顯。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中,以相同食材的不同做法進行畫面的銜接,以此來承接不同地域的特色風味,簡潔明了地介紹出相異的飲食文化,突顯主題。
解說詞在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解說詞是對畫面進行補充,這種補充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敘事上。在格里爾遜模式中,被稱為“上帝之聲”的解說詞也常會主導畫面,在內容上對畫面進行升華。通過解說詞,紀錄片可以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意境來解讀主題。1.解說詞塑造作品的意境。語言之中富含著真摯的情感,解說詞在影像空間內,通過配合寫意性音響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符合當前表現(xiàn)情緒的氛圍,在這種相對隔絕的影像空間中,觀眾可以更加沉浸在這一段落的情感意境之中,感受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緒,通過解說詞的描述與表達,在觀眾的想象空間內,可以對解說詞所述內容產(chǎn)生聯(lián)想,體驗其中真摯的情感。
在紀錄片《人生一串》有這樣一段解說詞:“給每個人一個交代,撒一點人情味的料,一點就行,不能多,多了就煽情了?!睙镜曛魅伺c食客之間的人情味用“料”字來表達,這種巧妙美好的形容詞所塑造出來的意境,既簡單明了地揭示出主題,又可以對畫面內容進行提煉與升華,短短的幾句,抒發(fā)出的情感淺嘗輒止,避免了冗雜的情感描述,在觀眾感嘆真摯的情感之余,也絕不會忘記主題。抽象的情感可以借解說詞來轉變成具體的畫面,既完成了紀錄片對于自身藝術性的追求,也實現(xiàn)了對自身主題深層次的挖掘與探究,引人深思。
2.解說詞表現(xiàn)作品的情感。解說詞并不是冷冰冰的,解說者自身的情感可以藉由它來表現(xiàn),但同時它自身所具備的文學性也同樣富有情緒。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往往可以通過對解說詞進行文學性的描寫,來展現(xiàn)作品的情感。
紀錄片《人生一串》對于解說詞的設計十分考究,在影片中,經(jīng)常使用擬人化詞句來進行解說,如《人生一串——牙的抗議》中對于烤豬筋的解說:“真正的講究,就在幾秒之間,只有火候剛剛好,烤出一層薄薄的膠質,才能形成咯吱咯吱的牙齒歡呼?!薄皻g呼”一詞本是人的一種動作,但是在解說詞設計上,用“歡呼”一詞來形容牙齒咀嚼發(fā)出的聲音,既生動形象,又可以在聽覺上拉近觀眾,既豐富了敘事,又可以傳遞出這種歡快有趣的情感。
解說詞的情感抒發(fā),是基于畫面情感表達上的升華與延伸,拓展畫面語言上難以言表的精神意境,在擴大影片表達的信息量的基礎之上,升華所表主題的精神內核。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該在格里爾遜模式的基礎上,加入解說詞對于情感的抒發(fā),逐層深入,在給觀眾身臨其境之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影片中所傳遞出的真摯情感,幫助觀眾加深對于紀錄片主題的理解。
受眾接受的解說詞表現(xiàn)作用
紀錄片的本質是運用客觀的鏡頭語言講述真實的故事,如何講好故事就要依靠蒙太奇手法和解說的融合。交叉剪輯的敘事可以很好地將兩個原本相差較大的畫面產(chǎn)生聯(lián)系,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既不違反客觀真實的基本原則,還可以將講述視角拓展的更加廣闊。而解說詞則可以配合畫面,在解說語言上提前設置好懸念,通過懸念設計可以更好地講述故事。
解說詞激發(fā)受眾參與其中。懸念設計可以抓住大部分觀眾獵奇的心理,將原本枯燥的記錄,轉變成更加吸引觀眾的方式,從而可層層深入地講述故事。例如在《大云寺地宮密碼》中關于舍利子的探究,創(chuàng)作者開篇塑造出一種懸疑的色彩,幾個人推著自行車行走于草地間,密碼討論的畫面,配合上解說詞:“1964年農(nóng)歷十月的一天,下午五點多鐘,天色漸暗。甘肅省丘陵溝壑區(qū)的一條小路上,有幾個行色匆匆的人,他們行走的速度時快時慢,似乎是為了照顧走在中間的那個人。他懷里緊緊抱著一個四方形的盒子,盒子不大,但里面的東西卻非同凡響,它是億萬人都會頂禮膜拜的寶物。”在這段解說詞中,先是清晰明了地講述了時間與事件背景,再通過描述幾個人行走時的動作與細節(jié),營造出一種懸疑的氛圍,最后將注意力集中于懷中四方形的盒子上,卻并不直接交代盒子中的器物,而是選用“頂禮膜拜的寶物”一句,將懸念推升至頂點,開篇使用懸念設計,不僅完成了敘事任務,同時也更加地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對下面內容的過渡。
通過解說詞設置懸念,是完成段落過渡的一種方式,前期通過文學性語言地描述,將觀眾的胃口吊足,后期在內容上進行補充,在敘事邏輯上形成閉環(huán)。這樣既可以完整地表述故事,又可以通過變換形式,吸引觀眾注意力。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腳步》中,年輕的藏族小伙白馬占堆要為高中畢業(yè)的弟弟準備難得的蜂蜜作為禮物,解說詞只用“一件特殊的禮物”來表述,引出接下來白馬占堆使用當?shù)靥厥獾呐逝兰记膳c采蜜方法的畫面,最后用“甜食非常難得,而蜂蜜是白馬占堆送給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以此方式完成了敘事段落,讓情節(jié)實現(xiàn)了自然過渡,并且在經(jīng)歷過了一系列采摘蜂蜜方法的畫面,讓觀眾可以在觀看之時,同時感受到這種親人之間的珍貴感情。
解說詞的懸念設計,是針對“畫面+解說”模式的一種表達方式,可以在完善影視空間的基礎之上,實現(xiàn)情感與畫面的統(tǒng)一。讓人在看到畫面中展示的豐富多彩的被攝對象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解說詞在段落上的巧妙設計,在欣賞視與聽的影視盛宴時,讓人感覺回味無窮。
解說詞調動受眾視覺體驗。解說詞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配合畫面可以為觀看者提供更加完整、有趣的真實內容。但是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解說詞本是屬于文學的創(chuàng)作范疇,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自身所具備的獨特藝術性,在配合畫面講好故事的同時,解說詞也成為了一種新的觀看視角,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
近些年來不斷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的紀錄片,不論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嗶哩嗶哩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人生一串》,他們在解說詞上的創(chuàng)作,都加入了本身的風格,在打開觀眾對于中國飲食文化的味蕾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人文關懷。在發(fā)揮解說詞文學藝術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特有的風格,可以讓觀眾在感受到畫面上所帶來的視覺沖擊之余,還能夠因為其風趣幽默的解說詞會心一笑。
在新媒體發(fā)展的時代下,紀錄片創(chuàng)作也會根據(jù)新媒體平臺發(fā)展的特點,參照用戶畫像來做到對解說詞的合理使用,拿捏好解說詞所想表達的情感,做到讓觀眾感同身受,更好地代入其中,在“美食美畫”當中體驗到特色飲食文化,在自然與輕松的解說氛圍之中,富有情趣;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之上,發(fā)掘出其所表述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性,引導受眾對于所表現(xiàn)事物的思考,從而發(fā)揮四全媒體的真實含義;善于營造屬于本紀錄片的意境,通過解說詞對于整體故事的敘述,從其所蘊含的感情出發(fā),引導觀眾代入到此間意境之中,增強整部作品其主題的渲染,進而影響觀眾對于紀錄片所表現(xiàn)內容的投入,引發(fā)觀眾情緒上的共鳴。在如今碎片化的閱讀時代,人們觀看一部紀錄片的時間越來越短,而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對畫面與解說詞的標準要求越來越嚴格,解說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也需要滿足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重新發(fā)現(xiàn)解說詞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功能。
同樣在紀錄片《奉天老邊》中,將拍攝視角置于老邊餃子的歷史文化、美食特點與食客對于這間百年老店的情感。老邊餃子作為一間百年老店,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味,已經(jīng)使它成為了沈陽標志文化之一,它的存在與世代相守于此的普通民眾共同生活,在歷經(jīng)時代變化與東北復興,老邊餃子如何順應發(fā)展,傳承技藝;新生代群體在經(jīng)歷快餐化時代,對于老邊餃子的印象如何。這些內容不僅僅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所想表現(xiàn)的,其中所蘊藏的飲食文化意義也是作者想要借由解說詞想要表達的主要觀點?;谶@些觀點,作者使用更多的文學性描述,意圖通過文學性的描述,講述出老邊餃子的滋味特點,同時將采用詼諧幽默風格,在直觀明了的表述之外,絕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贅述。幽默詼諧的解說風格更適應于當下食客對于老邊餃子的評價,老邊餃子歸根于民俗文化,過于厚重的解說風格將會使其所表述的情感沖淡,所想表達的主題也會受此影響。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畫面時刻占據(jù)著主導地位,作為對畫面進行補充與說明,解說詞不能夠“喧賓奪主”。最重要的是配合畫面所展現(xiàn)的內容進行解說,太過冗雜的解說詞會干擾到觀眾對于紀錄片的理解,所以編制的解說詞不能夠“搶了餃子的戲”。最后,作者希望能夠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對于傳承百年歷史文化的回望,以及東北特色民俗對于東北文化的意義,通過解說詞在其中的詳細表述與情感傳遞,能夠讓受眾沉浸其中,在這種氛圍之中認真思考。
結語
綜上所述,解說詞在紀錄片的影視空間中,作為一種與畫面相互補充的方式,在敘事功能上,幫助觀眾了解到鏡頭語言所無法直觀表述的細節(jié),通過解說詞在特定的語境中敘述,表達其中所蘊藏的深刻情感等等,這都是幫助創(chuàng)作者展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的有效手段。在新媒體時代下,紀錄片創(chuàng)作也應順應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作出符合新媒體時代語境下的文體,在貼近受眾日常的所見所聞基礎上,在內容上發(fā)揮自身的藝術風格,在不違背紀錄片以紀實為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多樣化的創(chuàng)作與探索。
本文來源:《聲屏世界》http://m.12-baidu.cn/w/xf/24481.html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